打造一个基于供应链深度垂直整合,与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消费品牌生态。
他开始抛出概念:
“生态闭环”、“飞轮效应”、“F2C模式”、“O2O融合”……每一个概念的抛出,都伴随着精心准备的数据支撑和案例对标。
幕布上,图表、数据、曲线图、结构图……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流开始滚动播放。
那三位投资人一开始还带着些许轻松甚至审视的姿态。
但随着刘兆虎讲解的深入,他们的表情逐渐变得专注,身体也不自觉地微微前倾。
当刘兆虎讲到市场容量分析,引用那些细分到令人发指的人口数据,和消费偏好报告时,王总轻轻“啧”了一声,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
事实上,王总更偏重市场分析,因此,刘兆虎提供的数据量之大,让他很感兴趣。
当讲到供应链成本模型与大宗商品价格预测关联时,李总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着,眼神锐利地盯着屏幕上的每一个数字。
李总对制造业和供应链熟悉,只要和制造业相关的数据,他一眼就能分辨真假和水分。
当刘兆虎开始对比Costco、宜家、无印良品的财务数据和运营效率,并推导出自身模式的理论利润率时,终于忍不住拿起笔,在带来的笔记本上快速记录起来。
相比于王总、李总,赵总更关注财务回报。
刘兆虎完全进入了状态,语速平稳,逻辑清晰。
对于计划书里的每一个细节,他都如数家珍。
当讲到激动处,他甚至会离开讲台,走到幕布前,用手比划着那些“飞轮”如何相互啮合、加速。
林向东安静地坐在一旁,目光平静地观察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反应。
他看到沈浩阳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意味深长的笑容,偶尔会微微点头,但更多的是在观察他那三位朋友的动静。
他看到那三位初始的评审官,已经从审视变成了深入的思考,甚至偶尔会因为某个精妙的论点,或大胆的预测而交换一个眼神。
赵总
他知道,刘兆虎这把“信息炸弹”,投掷得相当成功。
它已经成功地在这些见多识广的投资人心中,制造了足够的信息震撼和专业信任感。
PPT翻到了最后一页——“谢谢聆听”。
刘兆虎关闭投影,会议室的灯光重新亮起。
他额角有细微的汗珠,但眼神明亮,带着一种完成挑战后的释然和期待。
短暂的寂静。
随即,王总第一个开口,他没有看刘兆虎,而是直接看向林向东,问题直指核心: “林总,故事很精彩,数据也很漂亮。但我有个最直接的问题,你凭什么认为,你们有能力驾驭如此复杂、涉及多行业整合的庞大模式?你们的执行壁垒到底在哪里?换句话说,如果大型的企业现在转身模仿你们,你们怎么办?”
这个问题非常尖锐。
林向东心里清楚。
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