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东的第二个目标是区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科副科长李娟。
李娟的丈夫是市重点高中的年级主任,他们正为的女儿数学成绩而焦虑。
李娟本人对奢侈品兴趣不大,但极其看重女儿的教育。
女儿今年就要高考,数学成绩成为唯一的短板。
林向东让刘兆虎通过一层又一层的关系,辗转找到了本市一位极有名气,但极少私下授课的退休数学特级教师。
林向东亲自上门,以一位“朋友家长”的身份,诚恳地请求老教师能否“点拨”一下孩子,并奉上了一笔不菲但被包装成“课时费与感谢费”的酬劳。
换做以前,老教师肯定不会收钱的。
然而,老教师的妻子患上了肺癌,急需大量的医疗费。
只是老教师碍于昔日的面子,也不好到处招生补习。
看着林向东放在面前的厚实信封,老教师感激的收下了。
几天后,李娟惊喜地接到丈夫的电话,说那位很难请动的老教师,居然同意每周抽时间给女儿辅导一次!
惊喜之余,她丈夫隐约提到,好像是一个叫林向东的年轻企业家帮忙牵的线。
当晚,李娟就主动给林向东打来了感谢电话,语气充满了感激和热情。
林向东在电话里说得轻描淡写:“李科长,您太客气了,举手之劳。我也是偶然听说王老师有点空闲,想着孩子教育是大事,能帮上忙就太好了。一点小事,您千万别放在心上。”
他没有提任何关于项目的事,但这份“雪中送炭”的人情,已经远比任何直接的利益输送,更能打动李娟。
李娟再三表示:“林总以后在市里有什么事情,尽管开口。”
……
第三个目标是区自然资源局,原土管局土地利用管理科,科长赵建国。
赵建国比较特别。
他本人作风还算正派,但他有个不争气的小舅子,开了家建材公司,经营不善,欠了不少外债。
小舅子经常打着赵建国的旗号在外面拉生意,让赵建国不胜其烦,又碍于妻子情面不好发作。
林向东让刘兆虎去找赵建国的小舅子,以一家新注册的“项目筹备处”的名义,向他下了一笔不大不小的建材订单,预付了30%的定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订单的要求看似正规,但对材质、交货时间等关键指标的要求却写得极其宽松,几乎等同于白送钱。
小舅子喜出望外,回家在姐姐面前大肆吹嘘自己拉来了大生意。
他姐姐自然在赵建国面前,说了这家公司不少好话。
几天后,林向东才以项目筹备负责人的身份,礼节性地给赵建国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简单汇报了一下“有意向在龙口镇工业区地块进行商业开发考察”,并“顺便”提了一句“偶然”和贵亲戚的公司有了次“愉快的合作”。
赵建国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他当然明白这其中的关联。
对方没有直接提任何要求,甚至还帮他那个麻烦的小舅子解决了点问题。
这份“善意”是精心安排的,让他无法轻易拒绝。
他最终只是沉声说:“嗯,知道了。投资开发是好事,但一切要按程序和政策来。”
话虽官方,但语气却并不冰冷。
林向东知道,这第一道门缝,已经撬开了。
……
林向东的“拜访”计划仍在冷静而高效地推进,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猎手,根据不同猎物的习性,布下最合适的陷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