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如今的大明,有多少人家,能够吃得上这样一顿火锅。”
看似一顿不起眼的涮火锅,却包含着冶炼技术、种植技术还有养殖技术,甚至还有商贸发展。
这两年大多时间,呆在其他国家的常升,想到白胡子部落,大多数人还过着吃生食的日子,他们别说用筷子了,连华夏春秋时期早已普遍使用的刀叉都造不出来,更别提使用,只能靠手抓食。
再看大明。
谁想吃火锅,只要手里有充足的银钱,鲜菜可以直接去京郊买,哪怕想吃牛肉羊肉这些以前无法随时吃到的肉类,如今也是因为与蒙古部落的互市,从而供应不断。
“二舅舅,别的地方我不敢说,但在咱们南京城,家家户户都能吃上这样的火锅。”
“哦?”
常升看了一眼那煮火锅的铜锅。
光这一口锅,就得几两银子了吧?
“京城开了好几家火锅店,还有烧烤店,还有小火锅店,造价不一,只是菜色与味道上面有差异,等到来年煤炭产量更高,冶炼技术水平再次提升,锅炉这样的造价就会降下去,到时候,大家不愿意去店里吃火锅,可以自己在家里煮着吃。”
朱雄英的话,让常茂大感意外。
铁器在哪个朝代都是受限制的物品。
陛下真要这么做的话,就不怕有人低价买了铁锅,然后再融了打造利器,发生兴兵之祸吗?
“二舅舅你在哈密的时候,没有碰到咱们大明的火器营的士兵吗?”
“火器营的士兵怎么会跑到哈密去?”
常升只听说,大哥进了神机营。
神机营是专门利用火器,充当先锋,打击敌寇的。
在哈密卫的时候,由于那个地方处于多国交界之处,哪怕他们是替陛下外出寻宝物的使团,也无法靠近军营,更别提保密性严格的火器营了。
“看来军中的保密工作做得不错,那我就不同二舅舅多说了,等到二舅舅休整好,进了京营,参加了火器队的训练,自然就知晓,我为何这么说了。”
常升低头看着还没长到自己腰间的大外甥。
明明才两岁的孩童,竟让他有种面对着太子殿下的错觉。
不对!
谁家两岁孩童说起国家大事,百姓民生如此侃侃而谈?
难怪连西域都在传,大明皇太孙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奇材,未来大明国运不可限量,因此让不少人都动了依附的心思。
常升当时还以为这是朝廷让人归顺,故意使用的手段,亲眼见识到皇太孙的本事,方知传言有误。
这哪里是奇材,这简直是神机转世!
“小殿下,你来得这么晚,是在宫里忙活什么呢?”
“批奏疏啊。”
提到这事,朱雄英脸上纯真的笑容,掺了些许的苦涩。
“爷爷他见我写字越写越好,就让我做初筛,我批完了再让爹爹复批,所以爹爹能提前来找你们玩,回去再花半个时辰就完活了,初筛的工作量可大了。”
朱雄英已经在想着,拉汤醴入伙,制定一套合乎规矩的流程,在不懒政的基础上,把每日批阅奏疏的工作量,再次降低。
不过。
光靠流程还不行。
还得等到明年,每三年一届的科举考试,考出能用的人才来。
只要重用能官干吏,没有混水摸鱼的庸官,这样一来,连请安闲扯的奏疏都能再减少一半。
相反,要是都是庸官奸臣,不光上奏的都是没用的屁事,还有表功的废话,地方各级事务落实不到位,把他们祖孙三代累死,大明也没有什么好的未来。
常升在皇太孙的脸上,看到了昔日姐夫为批阅奏疏而头疼的相似表情。
不同的是。
皇太孙可能是因为年幼,只是苦笑了片刻,便重新绽放起了笑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