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兴、岳云、杨虎、杨幺四人一听乌达补这话,看着被他托在手中的圣旨,目中都露出了一抹诧异之色,毕竟现今的大宋那可是十足十的草台班子。
这文官体制还好些,开封城内有李纲等一众老臣稳住大局,又有张睿等后起之秀分工协作,地方上还有张叔夜这等人物协助,因此很多官职虽然还不明晰,甚至六部主官都没一一确定,但是这段时间的各样政务总还是没出打的乱子。
当然大军凯旋之后,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到那时分功定职、群臣归位,开科举,兴教化,减赋税不过这些就都是后话了。
而要说文官这边还能稳定运转,武将这边那可真就说得上是以武服人、以德服众了。
这北伐四军人马体制混乱,既有靖康之前的禁军、厢军、乡兵和藩兵,设军、将、部、队、都几级制度管理,又有赵构登基后所设行营护军这种浓郁私兵色彩的部队,再加上赵斌又在开封城外登台拜帅,这军中可以说是几套体制并行。
之所以如此,赵斌也是怕贸然改制会出现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尴尬情形,毕竟宋金交战这么多年,虽说其间有短暂的休战,但是远远不足以让赵斌麾下这几十万大军完成改制,就更不要说再去影响那个时候还不在赵斌麾下的岳家军、韩家军了。
而开封整军后,那短短几日时光,想要整军百万,将全国军制统一,将所有武将麾下兵马分配合理,可谓是天方夜谭。
像曲端、折可求、高宠这些将门之后,自然是对禁军军制更为熟悉,深入基层也知道各级将校的晋升提拔,自然就沿用旧历建军,军中各样体制完备。而像杨虎、杨幺这些人,那之前可都是要考武举之人,学的就是禁军军制,自然也是用这套东西更为顺手。
可反观岳飞这边,各军人马那是东拼西凑,从一开始出征的八百雁翎军,到后来收拢各省勤王大军,再到后来剿匪收民为兵,鄂州募民为兵,那一桩桩一件件可都需要最快速直接的指挥体系,如此一来自然就形成了之前那行营护军制度。
这混乱的军制虽说会让大军后勤在记功时多费一番功夫,但是对于众将指挥作战却是更添三分便利,而今日真正让众将坐蜡的却是,这大宋官职体系中将武官的职务分为三大部分。
其中一为实职差遣,二为阶官,三为勋官爵位,将实际职责、具体品阶、所受赏赐化作泾渭分明的三个部分。
这其中的勋官爵位多是酬功之用,像什么上柱国、检校少师、开国公、开国侯便算这一类,高宠的东平王、郑怀的汝南王便算在这一类中,而如今的北伐军中除了这些九王八侯之后,恐怕也只有岳飞、韩世忠、章启旸这寥寥几人身上有赵构授予的勋官,至于军中余下众将却还无人得此殊荣。
当然这也在情理之中,大战未胜、国耻未报,自然不是论功行赏之时,不过等大军这次回到开封城,这勋官爵位怕是也就要定下来了。
至于说北伐军中如今的都统制、统制、副统制、正将,亦或是都指挥使、正将、副将,甚至说就连赵斌开封城外所封的四位元帅,这些都属于实职差遣的一部分,岳飞、韩世忠、高宠、章启旸这四位大帅也算是实职差遣的巅峰了。
而今日这位完颜乌达补所拿出的那道圣旨,口中所说的武功大夫便是三部分中阶官体制内的一等了,别看这位现在只是正五品官职,要知道大宋重文轻武的风气在阶官之内可是分外明显。
这武阶官的最高便是从二品的节度使,像岳飞从一品的少保、韩世忠正一品的太保,那都是文阶官的高职,以武职授文官也是岳飞、韩世忠功劳之大,从而才能出将入相,也正应如此,这两位才能被称为一品大员。
毕竟像各地宣抚使的职位还有不少都是文官担任,这些人官职高的也不过是二品大学士之职,当然岳飞和韩世忠能坐稳这一品大员,自然是因为都统制的背后所代表的数万、十数万大军。
但是除了岳飞、韩世忠几人外,也就是岳家军中一众统制,韩家军的一些将校,外加上岳云这寥寥十余人有赵构授予的阶官在身,而这其中牛皋都才只是正四品职,像岳云的阶官还是因为赵斌动用暗卫的手段,欺上瞒下才能让这位小岳将军依功授官,要是依着岳飞的性子,可就把阶官都替岳云辞了。
至于说像西北众将,还有临安之战后才归附军中的众将,那赵构给的阶官他们自然不会接受,赵斌此时还是王爷之职,要是真授予他们阶官那就真叫名不正言不顺了,所以要单一品阶而论,在场的众人怕是还真没几个能压乌达补这位正五品一头。
不过,沙场之上,可不是一道圣旨,一个品阶就能说了算,那乌达补虽然有高阶在身,但是杨再兴几人也只是略微一递眼神,便听杨再兴出言笑道:“怎么?你乌达补这会拿出这道圣旨来,莫非想要靠武功大夫之职,命令我们这十万大军?那这职位怕是还低了些吧?”
“呵呵,我就是真的传令,你们愿意听吗?”
那边杨虎咧嘴一笑,将手中钢刀迎着日头一晃,双目由下至上扫视锋刃,继而咧嘴笑道:“乌达补,老子可没阶官,老子是土匪,来,脖子借老子试试刀!”
看着杀气四溢的杨虎,这位乌达补竟然丝毫不怵,反而连连摆手示意杨虎将手中钢刀放下,“得了吧,别拿那刀片吓唬我了,我在得了这道圣旨后,仔细学过你们宋人官制,这东西对你们虽然难得,但实际权力小的可怜,无非也就是大殿上的站位,每月受到的俸禄,还有府宅的大小罢了,可惜这些对我这个身在大金之人都没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