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从此开启了他傀儡知县的生涯。
他想好好审理案件的时候,发现状纸都先经过刑房之手。
然后通过刑房的筛选和加工,引导着主角做出符合他们意愿的判决,若知县的判决不合这些人的心意。
负责执行的衙役便会阳奉阴违,甚至还会暗中威胁苦主,让主角的判决成为一纸空文。
县衙的财政则是……完全掌握在户房书吏手中。
这位主角想拨点款修缮县学,户房书吏便立刻哭穷。
报出一连串他听不懂的开销,最后居然需要知县自己掏钱才能办。
主角是穷人家的孩子,哪里有那么多体己拿出来?
他们便引导主角去当个贪官儿。
主角自然不愿意。
可他渐渐发现自己这个父母官,政令居然根本出不了二堂。
就这么经历了几次挫折后,主角也就渐渐心灰意冷。
他的老仆如此劝他:“老爷,这强龙不压地头蛇,您是只在此处做三年就走的官儿。”
“这些人可是世世代代。扎根在这里的吏啊,若是咱们不肯通融的话,莫说是政绩。”
“只怕被他们蒙蔽陷害,丢了前程甚至性命都有可能。”
最终这位主角还是选择了妥协,他不再过问细务,将所有的事情都交给这些人去办。
可这么一来:
衙役们对他反而尊重了许多,时常送来孝敬不说。
还能保证他任期内表面太平,考核还能得个中上。
他拿着自己的政绩考核单,一个人在书房坐了很久很久。
三年后,这位知县任满离任,百姓们的评价是:他是个没什么作为,但也不扰民的庸官。
没人知道他曾经的满怀壮志,也没人知道下任知县依旧会是个庸官。
故事到这里还没完。
后来他升任知府,这次有了三年为官的经验以后,他坚信如今的日子和从前的自己是不一样的。
恰好这时朝廷不仅换了新的布政使,甚至还发布了考成法,这何尝不是他大展拳脚的好时候?
于是这位主角踌躇满志,势必要做出一番政绩来。
故事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因为写话本子的李鸣死了。
这根本就不是话本子,这是李鸣的自传。
文笔到这里是满怀希望与壮志,他怎么可能在这时候,因为抗拒、害怕新政而自尽呢?
赵翊叹了口气:“这些衙役不愿意新政实施,便想出了一个法子,就是将李鸣这样的庸官伪装成自尽。”
以此来控诉朝廷苛政,想以此来阻止新政的施展。
这个李鸣肯定想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慷慨激昂的自传。
可惜他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二十五岁,他再也等不到自己做出政绩、实现年少抱负的那天。
这些胥吏有多么的可恶,李瑜自然是知道的。
王相给他安排的章丘知县,不也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情况么?
“朕已经下令将这些胥吏千刀万剐、凌迟处死了。”赵翊有些生气:“朝廷命官都敢杀,简直就是反了天了。”
“只不过……”赵翊话锋一转,有些愁苦道:“这胥吏之害,也并不是杀几个人就能解决问题的。”
“子璇呐你得帮我想想,怎样才能全面性地遏制这些恶吏?”
“这件事不急你慢慢地想,想好了上封奏疏给朕就成。”
这件事其实李瑜早就想过了,于是他爽快地应下了这个差事。
至于沈旦调任的事情,赵翊心里早就有了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