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利闻言不再言语。
毕竟,主人已决,仆人又怎敢多嘴?
朱元璋亦非优柔寡断之人,既已决定,便坦然公布。
当日,刘三吾府上迎来圣旨,委以本届科考主考官重任。
对年近七旬的刘三吾而言,此任既为辛劳,亦是荣耀。他在士林中早有文名,晚年得此机会主持科举,实为文坛佳话,亦为后人留下福泽。
消息传开,众学子心安。对刘三吾为主考,他们无异议,只要不是胡大老爷,何人皆可。
胡义私下向胡大老爷禀报此事,胡大老爷一脸困惑,质疑消息来源。胡义发誓所言非虚,并呈上联名信及学子名单为证。
胡大老爷接过纸张未及细阅,闻胡义言及收拾刘三吾之事,不禁愕然,斥道:“你糊涂了!此举岂不显得我觊觎此考官之位?我需要这个?不当有何损失?当了才麻烦连连!谁愿干谁干,反正我不干!”
胡义遗憾地点头。
对他而言,自然希望自家老爷前程似锦。
毕竟,他也是仰仗老爷威风之人。
只是,他没留意到胡大老爷此刻看着联名信,神色异常。
“这帮家伙,太不把我当回事了!”
“我在家悠闲度日,连门都没出,怎就被弹劾了?”
“还有,那些小子竟还敢反抗?”
“显然上次教训他们还不够深刻!”
胡大老爷心中不悦,人之常情。
我可以不要,但你岂能不给?
按胡大老爷的意思,这主考之职,能推多远就推多远。
他总担心自己在士林名气过大,引起朱元璋猜忌,找个由头将他除去。
更何况,能享乐,何必去操劳?
真以为老朱给的俸禄丰厚?
因此,胡大老爷毅然决定摆烂、拒绝。
但……这绝非那些小子拒绝他的理由!
总之,胡大老爷心意已决。
这差事,他不接。
而那些联名的小子,已被他暗暗记下。
日后有机会,定要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不让他们长长记性,恐怕不知胡大老爷的厉害!
见胡大老爷神色变幻,胡义暗自思量。
自家老爷表面平静,心中定有不悦。
毕竟被大明众多学子联名反对当主考官,多么失颜面啊。
作为胡府的大管家,与胡大老爷的命运紧密相连,荣辱与共。
是否该先去探探这些人的底细,找个机会好好教训他们一番?
此刻,主仆二人望着名单,不约而同地陷入了沉思,心中所想竟是同一件事——非得给这帮小子点颜色瞧瞧!
刘三吾最终担任了主考官。
这一消息随着圣旨送达刘府,迅速传遍四海。
对天下考生而言,无疑是值得欢庆的大喜讯。
这毕竟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时刻。
而胡大老爷在愤怒与不解中徘徊半日后,终有所悟。
咦……
似乎,被人嫌弃反倒是件好事?
这不正好说明自己在士林中威望不足、名声不显吗?
对老朱而言,这应该算是放下戒备了吧。
毕竟已将学生得罪至此,总不至于再怀疑我与他们过从甚密。
同时,胡大老爷心中也暗自松了口气。
想当初,朱元璋从自己书房偷走的织机,竟稀里糊涂地立了功。
虽看似不起眼,却实实在在惠及民生。
此类事物,能让胡大老爷在民间持续累积名声。
这多少让他有些忐忑,于是转而痛骂朱元璋一番。
毕竟,那不过是他藏于书房中的一件手工作品罢了。
朱元璋不声不响地搬走了,留下一堆烂摊子。
这一切皆是朱元璋自找的麻烦。
然而,胡大老爷却成了最大的背锅侠。
他心中满是恐惧。
好在现在被迫继续休假,也算是对之前新式织机引起风波的一种缓和。
休假!必须休假!
这实在让人紧张至极!
近期绝不能再生事端。
……
胡大老爷决心保持低调。
而另一边,朱元璋看到锦衣卫送来的关于胡大老爷的情报,也是头疼不已。
“白日放纵!”
“夜夜狂欢!”
“贪图享乐!”
……
奏报中,胡大老爷的生活完全是一副放荡不羁的模样,朱元璋气得几乎咬碎后槽牙。
凭什么你胡惟庸就能天天逍遥自在!
就不能为老朱家做点贡献吗?
咱们还是亲家呢!
你到底想干什么?
朱元璋现在确信,胡大老爷就是装病,故意摆烂,想当条咸鱼。
根本不是什么身体不适,纯粹是想玩!
而且,还玩得花样百出!
此刻,朱元璋对胡大老爷的忌讳已所剩无几。
要说完全信任,那是不可能的。
任何皇帝都不可能对臣子百分之百信任!
更别提朱元璋这种在腥风血雨中摸爬滚打过来的!
因此,他对任何人都存有一丝疑虑和戒备。
面对胡大老爷近年来的行为,朱元璋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想让胡大老爷为朱家尽心效力!
“宋利,你说,咱们怎样才能让惟庸为咱家卖力呢?”询问宋利,已是朱元璋多年的习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