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是京都这里的部分还能勉强拿出钱来提高俸禄改善生活状况。
但大明各处还有无数受伤老兵。
总不能仅仅顾及这里而忽略其余的地方吧。
但如果都管的话,那得花天文数字的钱,国库承担不了。
更别说让他们自生自灭那是绝对不行的。
这些可都是跟随父皇南征北战一生的老兄弟,为咱朱家打下了这片江山立下无数汗马功劳,
若朝廷弃之不顾岂不让人心凉透?日后谁还愿意为咱们大明朝效死呢!
所以得想个长远的办法最好是两全其美的方案才行。”但这样的良方哪有那么容易想出?
“请父皇容儿臣一段时间,让儿臣回去召集群臣共同商议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出妥善的解决方案。”
说到这里,朱标的声音稍作停顿,似是想起什么。
他心想,若父皇尚未找到解决办法,又怎会如此悠然自得的饮酒?只怕早已焦急万分了。
此时,他注视着朱元璋那从容自信的表情,心中惊讶不已,忍不住问道:“父皇可是已经有了什么高明之策?”
朱元璋轻轻捋着胡须,傲然一笑,仿佛胸有成竹:“这等小事,如何能难得住我?自然是有办法解决的。
不过嘛……我倒要先听听你的见解!”
朱标闻言,眉头微蹙,深思许久,最终苦笑着摇了摇头:“儿臣才疏学浅,请父皇指点迷津。”
听罢,朱元璋故作失望,连声叹息道:“都是出自我的教导,为何你们兄弟能力差距竟如此之大呢?”朱标一听这话,不禁疑惑:“父皇此言何意?”
朱元璋得意一笑,解释道:“你想不到,可你的弟弟朱政却已经想出了一个妙计!”接下来,朱元璋兴致勃勃地讲述起朱政提出的建立“缉捕治安司”方案,用来妥善安置伤残士兵与退役老卒。
说罢,不管朱标有何反应,他已惬意地拿起酒杯畅饮起来,边品味美酒,边看着愣神的朱标,脸上笑容满溢。
朱标则瞪大双眼,内心满是震撼。
他开始认真思考所谓的“退伍兵安臵制度”,越想越觉得精妙非凡。
这项策略既能抚慰老兵又能稳固军心;既可以平衡文官武将的关系,同时削弱将领对部属的实际掌控权……
这样深思熟虑的眼光、精密巧妙的战略布局,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令人望尘莫及。
尤其让朱标感到欣赏的是,这一切源自朱政对退役老兵们的体恤之情。
他是真正站在普通民众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全心全意为他们谋求幸福。
这种以人为本的精神正是朱标所推崇并始终坚守践行的王道理念!
然而更让人惊叹的是,提出这番见解的竟然只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其才能即便对比历史上以聪明绝伦着称的甘罗也丝毫不落下风。
毕竟过去朱政提出的底薪加绩效考核模式,更多的还是基于对人性本质的洞察,这在经过朱元璋悉心培养下还可接受理解。
而如今这个全新且影响深远的社会保障机制简直可以重塑明朝的治理体系!
想到这儿,朱标不禁感慨万千,“这才是治国安邦的大德之才啊!”
就在此刻,朱元璋眼神陡然一亮,狡黠一笑,放下手中酒杯,漫不经心地问起:“你觉得怎样?此人是否有辅佐之资?”
这一问使得原本刚有所领悟的朱标再次怔住……
他愣愣地望着前方洋溢着骄傲神情的朱元璋,脑子一时有些空白!**之才?这是什么概念?父皇这么一说,莫非是要废掉我?
可这念头刚升起,朱标便立刻否定了。
不对,应该只是自己想太多了。
父皇这话,不过是给我一种心理压力罢了。
估计是还在为前阵子我和他顶嘴的事生气,有意要吓唬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