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朱元璋又如何?一生经历无数风云变换,想出这些不过理所应当。
可朱政呢?
只不过是个未尝人事的孩子,竟能提出这样切实可行的策略已经非常不易,还具备如此深刻、长远的目光!
甚至连针对文官们的制衡机制都想到了,实在令人心中凛然!
朱元璋沉默良久才回过神来问:乖孙,你究竟是怎么想到的?
这有什么难的!
朱政微微摇头,而后解释道:祖父不是给孙儿讲过汉武帝托孤的故事吗?
当年汉武帝病重将逝之际,效仿周公辅佐成王旧例。
把太子刘弗陵托付给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等几位辅政大臣……
原希望诸大臣之间相互牵制制衡,以稳固刘弗陵皇位继承地位。
却不想后来霍光权势过大独揽大权,甚至达到了决定废立皇帝的地步。
不正是当初那种平衡局面被破坏的结果吗?
祖父用这个故事教导孙儿的时候,其中蕴含的哲理,和今日提出的以缉捕治安司制衡监察文官体系的思路,不正好相通吗?
听完朱政的解析,朱元璋顿时连连点头称是,确实是自己教导过的道理啊!
谁承想,朱政仅仅听了一次,就能铭记于心。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竟能够运用得如此娴熟!
虽然还略显牵强,仍旧带着几分不可思议,但终究是可以接受的。
毕竟,麟儿向来是天纵奇才,不是吗?
天才嘛,本就超凡脱俗,行事不合常理也算正常。
之前的俸禄制度、奖金分配、考核方式以及淘汰机制,不正是这么构思出来的吗?
想到这里,朱元璋连连点头,脸上满是赞叹之情,不禁开口说道:“果然有道理!”他又感慨道:“好孙子,没有辜负我的教诲。
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真是上天赋予你的才华啊!哈哈哈!”这一刻,老朱心头充满了喜悦,既是为朱政的聪慧折服,也是为朱政逐渐成熟的气度而欣慰。
在他眼中,朱政今日的表现,很大程度源于自己的悉心教导。
因此内心深处涌动着无尽满足感,不禁自语般感叹道:“吾家子弟初具雏形矣!”
随即,朱元璋拍板定案道:“就按照麟儿的意思去做吧,回头即刻下旨,成立大明缉捕治安司。”话锋一转,他又意味深长地补充说:“不过呢,大明坐拥百万雄兵,又怎可能让每个人都得到这个机会加入到治安司任职?毕竟名额稀缺。
这项具体的人才甄别计划和实施手段可并不简单哪!”说到这里,他的目光直视朱政,试探着问:“这事儿既然是你琢磨出来的,那就交由你来操办如何?”
“愿为祖父分担忧虑!”朱政毫不犹豫点头回应。
“好!”朱元璋满意地笑了,继而语气更加深沉起来,“过些日子,我要带你去军营中发布此项谕令。
到那时,切不可被那一众桀骜不驯的将领所震慑啊!”“请祖父放心,孙儿绝不给祖父丢脸!”朱政郑重回答道。
想着即将亲眼见到大明威猛雄狮般的将士队伍,还有像蓝玉这样的闪耀将星,朱政心中也不禁开始兴奋起来。
然而,在旁静静注视着他这一切反应的老朱,则目光锐利如刀,显然另有打算。
原来,朱元璋之所以把这一要职交给朱政负责,并非完全随机而定。
转业到治安司任职这件事,对整个大明军队而言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极富吸引力。
由此产生的选拔权,也就变得格外关键。
谁能入选,谁被排除,全赖朱政决断。
这意味着这是朱政施展恩惠的一个绝佳良机。
不仅如此,朱元璋亲自带他前往军营检阅人马的背后,亦另含深意。
他想要通过这次机会观察并筛选,找出到底哪些勇猛将领可以留给朱标和朱政依靠……至于那些不识时务的顽固分子,则务必在自己退隐之前替两个儿子全部铲除!
他有信心做这一切,因为他强大到了足以掌控任何可能出现的大明野心。
当然,在付诸行动前,老朱此刻最想做的事就是——进宫好好吹嘘一番给朱标听。
近几年里,他每次空下来都致力于向朱标灌输一个概念,那就是朱政的优秀:多么聪慧,多么乖巧听话,又是怎样一番孝顺懂事模样……他的种种努力,无一例外都在为此刻铺路,确保将来向朱标揭露朱政真实身份,并确认其皇储地位时,能够尽可能避免争议,让朱标最大程度保持默认态度。
尽管他坚信即使直接强迫朱标答应立朱政也没有问题,但他深知这样做会留下不良影响,绝非长远之计。
朱标心中不禁暗暗叹气,尽量平复心情,配合道:“确实,弟弟十分懂事孝顺。”
见父亲还想继续夸赞朱政,朱标赶忙岔开话题:“父皇,今日唤儿臣来,只是饮酒闲聊?朝廷可是还有不少要事未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