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院人事处的通知邮件发到邮箱时,陆安盯着屏幕愣了好几秒。
“经学术委员会审议,陆安教授通过本年度硕士生导师资格评审……”
他反复读了三遍,才确认自己没看错。
华夏最年轻的硕士生导师!
虽然评委会的意见是“先带硕士,沉淀一下”,但陆安心里清楚,按他的学术成果,博导资格其实也够格了。
只是学术界论资排辈的风气仍在,评委会的老教授们还是希望他“稳一稳”。
“陆老师,恭喜!”陈默抱着一摞病历走进急诊科办公室,脸上掩不住的笑意,“以后得叫您陆导了!";
陆安摇摇头,自己都觉得有些恍惚。
几个月前,他还是个埋头做实验的学生。
几个月后,他居然要带学生了。
这种身份的转变,让他既兴奋又忐忑。
兴奋的是,他终于可以培养自己的“嫡系”。
就像徐风华带他、韩岩带方任勇那样,在学术界建立起自己的传承脉络。
忐忑的是,?带学生和带团队是两回事。
陈默、杨泽仁等人是成熟的术者,周采薇、夏梦等人则是是成熟的科研助手,但研究生是从零开始的苗子,需要更精细的栽培。
按照惯例,新导师的第一年招生往往不太顺利。
因为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资历深、资源多的教授。
但陆安显然是个例外。
医院的红头文件发布不到24小时,他的邮箱就被咨询邮件塞爆了。
本校的顶尖本科生纷纷毛遂自荐。
要知道这可是京都大学医学院!
全国最顶级的医学院校之一,这里的本科生,可以说是全华夏最顶级的学霸。
临床医学五年制排名第一的苏航,本科期间就发过两篇SCI,附上了长达五页的研究计划。
还有一个叫林慧的女生,全国大学生科研创新大赛金奖得主,邮件标题直接写着“求收留”!
甚至还有两个八年制的学霸,提前两年就开始“预定”导师名额……
“这也太夸张了!”夏梦翻着打印出来的简历,啧啧称奇,“陆老师,您知道现在学生群里怎么称呼您吗?”
陆安挑眉:“什么?”
“?杰青加速器?!”夏梦笑道,“都说跟着您,硕士期间发SCI跟玩儿似的!”
陆安无奈地摇摇头,但心里却涌起一股责任感。
这些学生选择他,是信任,更是赌上了自己的学术前途。
他必须对得起这份信任。
而且他要找的“嫡系”——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执着的。
陆安翻开那些简历。
他看的不止是GPA和论文数量,而是寻找那些字里行间透出的科研品格。
有的学生虽然成绩平平,但坚持三年跟踪一个课题。
有的学生实验失败十几次,却在邮件里详细分析了每次失败的原因。
甚至有个学生在附件里放了一篇“陆安教授论文读后感”,密密麻麻的批注写满了学术热忱。
陆安的笔尖在这些名字上轻轻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