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成人话,就是说由海军参谋部和总参谋部抽调最有经验的军官,一起把战场上能遇到的变化都总结出来,然后找出最优解,再归纳成若干细则。
以后各级军官碰到类似情况之后就不用再去自行做决定了,拿出作战细则挨个套,套上之后就按部就班执行,顶多再微调微调就会大概率获胜。
听上去这个办法挺好的,结果当宇航员美滋滋送进宫报喜时,得到的不是嘉奖反而是一顿臭骂。皇帝的理由非常高大上,孙子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总结成若干细则照猫画虎是比较好指挥,却也从根本上限制了指挥官的主观能动性,时间长了会让整个军方指挥体系变得僵化。
而且战场上可变参数太多了,很难提前总结得面面俱到。如果指挥官们养成了按照条文作战的习惯,大脑的创新能力就会退化,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再想灵机一动几乎没有可能。
“不要怕失误,朕还有御驾亲征亏本三次的机会呢,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损失再大都是可以原谅的。当兵打仗也是工作,朕希望你们向皇家学院的教授们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前辈,才能把工作干好!”
骂痛快了,皇帝照例在奏疏上写了批语,从今往后,这句话就是军方的指导性纲领了。别小看一句没什么具体措施和数据的话,对各级将领的影响力不亚于军规。
有了这句话,各级指挥官们就敢于在工作中冒着失败的风险去创新了。如果没有这句话,军官们就会因为怕担责而越来越保守,最终形成干的越多错误越多的死循环。
“明白,瞧好吧您!”听到舰队总指挥的命令,水手长马上就乐开花了,一边拍着胸脯保证战果,一边吆喝着甲板上的水手们钻进了底舱。
不多时,设立在甲板中部的绞盘把满满一托盘的大木头箱子从底舱升了上来。水手们将木箱整齐的码放到后甲板,等水手长上来之后用工具打开了第一只。
1.5米见方的木箱里塞满了稻草绳,中间是个被稻草绳捆成粽子的大圆家伙。剥开一层一层的稻草绳后,露出个灰口铁铸造的大铁球,表面上有些地方已经见了轻微锈迹,看上去很粗陋的样子。
水雷!当年洪涛率领远征舰队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围歼西班牙舰队时就用过,效果相当不错。但在海军内部对水雷的应用并不普遍,原因只有一个,指挥官们的意见不统一。
多一半海军将领对这种偷偷摸摸、不太光明正大、过于阴损的武器发自内心抵触。他们习惯了用战舰的能力和指挥的艺术去战胜敌人,觉得把水雷当做主要武器使用胜之不武。
这时候就要怪洪涛鼓励将领们多独立思考的做法了,当军官们被赋予了更大发挥空间,可以部分做主之后,就会习惯性的不再盲目追随领导。哪怕皇帝说好用,只要没有强制性规定,到底是好是坏他们还要动脑子自行想一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