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检过问安南政务乃至于插手行伍,是朕的意思..."
就在殿中所有宗室藩王呼吸急促,心中暗自琢磨天子究竟会如何收场的时候,便听得朱由校毫无波澜的声音在其耳畔旁炸响。
轰!
虽说众人此前也在心中隐隐有过猜测,怀疑信王朱由检于安南如此大张旗鼓的行事,十有八九是得到了天子的授意。
但此时亲耳听闻,带给他们的冲击力却是无与伦比的。
安南虽是距离大明中枢数千里之遥,但其疆域却是丝毫不亚于大明的些许省份。
如若信王朱由检日后真的就藩于安南,这可是毫无争议的"国中之国"。
自靖难之役过后,朝廷对于宗室藩王的态度近乎于"养猪",莫说天子幼弟,就算是皇子又能如何?如若不能继承皇位,一样要老老实实的待在封地,连自由都成为了一种奢侈。
"陛下,安南疆域广袤,信王殿下虽是有心为国,但只怕经验浅薄,无法主持大局呐。"
在一片哗然声中,老成持重的内阁首辅方从哲及次辅刘鸿训先后出列,一脸苦涩的朝着上首的朱由校禀报。
天子一向喜欢天马行空,从未将所谓的"祖制"放在眼中,眼下更是借着"开疆扩土"之功,将皇权高度其中。
若是单论对于朝廷的掌控力,放眼国朝两百余年的历史,怕是只有开国太祖,能与上首喜怒不形于色的天子做比较。
尽管他们与朱由校君臣共事多年,但此时也猜不透其内心的真实想法。
就算安南不是大明本土,但也不能任由信王朱由检在那边"胡作非为"不是?朝廷还需要安南源源不断的反哺大明呐。
最先出声的御史言官见两位阁臣出列,脸上不由得露出一抹喜色,这两位的分量自是毋庸置疑。
纵使天子一向喜欢乾纲独断,却也要考虑一二。
尤其是国朝初年的"靖难之役"尚且历历在目,天子就算在宠信自己的幼弟,也不可能对其听之任之吧。
果不其然,随着两位阁臣侧面点出了安南疆域广袤,上首始终波澜不惊的天子也是微不可察的皱了皱眉头。
稍作沉吟过后,朱由校在殿中朝臣万众期待的注视下缓缓开口:"两位爱卿所言不差,安南如今已重归我大明,朕自是不会任由信王于安南肆意而为。"
"眼下令其坐镇安南,只是为了令其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日后待时机成熟,朕便会分封其余诸王于安南。"
咕噜。
与刚刚的一片哗然所不同,待到朱由校一语作罢,人满为患的皇极殿内顿时响起了吞咽口水的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