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像稻田里的水,悄无声息地漫过了秋天。
沈青云来到华阳市的第二十个月,开发区的新能源工厂已经投产,老旧小区的墙面粉刷一新,连菜市场的公平秤都换成了电子的。
这天清晨,沈青云的车刚驶出市委大院,就被金色的阳光裹住。
常务副市长王国珍坐在副驾驶,翻着调研路线图:“第一站是市郊的柳林镇,他们的稻虾共养项目今年增收了三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把去年的账本带上,我要看看实际收益。”
沈青云的目光落在窗外,路边的白杨树叶子黄了,像一串串金币在风里晃。
很快,他们来到了柳林镇的稻田边,镇党委书记周红梅正带着人等在这里。
她的胶鞋上沾着泥,手里攥着个笔记本,对沈青云说的:“书记您看这稻穗,颗粒比去年饱满多了。”
说着话,她弯腰摘下一粒稻谷,放在沈青云手心:“我们请了省农科院的专家,亩产提高了两百斤。”
沈青云把稻谷放进嘴里嚼了嚼,米香混着阳光的味道漫开来:“农民能分到多少?”
“除去成本,每亩能多赚八百块。”
周红梅翻开账本,对沈青云汇报道:“李庄村的贫困户李老栓,今年光靠三亩地就脱了贫,昨天还送了面锦旗到镇政府。”
正说着,李老栓扛着锄头走过来,黝黑的脸上堆着笑:“领导,您可来了,要不是您让专家来指导,我这老骨头还得靠低保过活。”
他放下锄头,从口袋里掏出个皱巴巴的塑料袋,里面装着炒得香喷喷的南瓜子:“尝尝,自家种的。”
众人都是一愣神,一旁的王凯刚想要阻止,却见沈青云轻轻摇头。
随后。
沈青云接过瓜子,随意的吃了起来,甚至还开口聊起了家长里短:“村里的治安怎么样,有人闹事么?”
李老栓的笑容淡了些:“前阵子有几个混混来收保护费,派出所的同志第二天就把人抓了。现在晚上走路,路灯亮堂堂的,心里踏实。”
“那就好。”
沈青云微微点头,非常的满意。
中午在镇政府食堂吃饭,蒸南瓜的甜香飘满屋子。
王国珍指着墙上的扫黑除恶宣传栏,笑着对沈青云说道:“书记,柳林镇以前是上访大镇,现在三个月没接到一起信访,都忙着搞生产呢。”
沈青云笑着点点头。
刚扒了两口饭,田野的电话就来了:“沈书记,查到了。那个省城的老板是省粮食厅胡启明厅长的的司机,通过空壳公司给刘金宝放贷,资金源头是省粮食厅的储备粮补贴。”
沈青云握着筷子的手顿住,南瓜子的香味突然变得苦涩。
他想起李长福烧焦的粮库,想起那些在湘江里漂浮的发霉稻谷。
想了想,沈青云说的:“把证据给纪委送过去,让邱健华同志跟省纪委对接,证据链一定要锁死。”
“是。”
田野闻言连忙点头答应着。
下午去青石村调研时,下起了小雨。
雨丝打在油纸伞上,沙沙作响。
村支书领着沈青云看新修的文化广场,健身器材上还挂着水珠:“以前这是片荒地,晚上尽是赌钱的。扫黑之后,我们把地整平了,老人孩子都有地方去了。”
沈青云走到宣传栏前,里面贴着扫黑除恶的成果公示,照片上的嫌犯被打了马赛克,但村民们一眼就能认出是谁。
“有个叫二虎的,以前强占了三家的宅基地,现在不仅退了地,还赔了钱。”
村支书指着照片,语气里满是解气。
回程的路上,雨停了。
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稻田里的收割机还在忙碌,车灯像星星一样亮起来。
王国珍看着沈青云疲惫的侧脸:“书记,您这两个月瘦了不少,该歇歇了。”
沈青云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雨珠:“等滨江新区的项目都落实了,再歇也不迟。”
他望着窗外掠过的村庄,灯光在黑暗里连成线,像一条温暖的河,这是他用两年时间,在华阳市播下的光。
晚上的时候,沈青云正准备休息,电话却响了起来。
看着上面父亲的名字,他略微一愣神,连忙接起了电话。
父亲很少主动给自己打电话,一般都是母亲代为转达,现在他打电话过来,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爸,怎么这么晚了还不休息?”
沈青云拿着电话,开口问道。
“没什么事情,跟你聊几句。”
沈振山温和的声音传来,可下一秒,他的一句话却让沈青云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