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解释,后面会删掉:
查了一些资料,才发现古代寺庙里也是各种生意,所以就修改了内容。
一般当天写的急,第二天我会修改调整,简单提一下。】
结果被带去的是一处最普通的院落,房间也不大,是一间摆放着4-6人份大通铺的屋子。
屋内光线昏暗,窗棂上糊着粗糙的桑皮纸,透光性极差,阳光只能勉强透过缝隙,洒进几缕微弱的光影。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潮气,混合着木头老旧的气味,让人感到几分憋闷。
林向安站在门口,目光扫过这简陋的环境,眉头不由得微微皱起,鼻翼轻动,似乎有些不适。
他虽然有心省钱,但也不想让自己在备考期间过得如此艰苦。
轻轻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转身看向领路的小和尚,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试探:“小师父小师父,请问可有单独小院的单间?”
小和尚闻言,抬起头来,露出一个机灵的笑容。
双手合十,微微一躬身,声音清脆地回道:“回施主,有的,寺里的文昌院那边就是单独院落,因毗邻文昌阁,供奉科举神只而得名。”
说完,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等着林向安接下来的反应。
见小和尚没有继续说下去,林向安也不傻,闻言立刻捕捉到了小和尚话里的未尽之意。
轻轻点了点头,双手背在身后,目光沉稳地看着小和尚,继续追问道:
“那如何能入住文昌院?”
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从容。
小和尚见状,心中暗自掂量了一番。
他打量着林向安,见他气度沉稳,衣衫虽朴素却干净整洁,再加上身后还跟着两个弟弟,想来家境绝非清贫之流。
他咧嘴一笑,露出几颗洁白的牙齿,语气变得更加热情。
“各位施主,文昌院是单独院落的,每月只需要捐1两银子的香火钱,方可入住,另外免费供应松油灯。若是不想参加寺里的晨钟课,捐1两银子可免全部佛事,各位也能安心备考。”
林向安听罢,嘴角微微抽动,心中暗想,原本说同乡公所有人情世故,没想到这寺庙也没能免俗。
不过他转念一想,这价格比外面的客栈确实便宜不少,并没有立刻表态,只是轻轻“嗯”了一声,目光转向一旁的孙文石和杨辉。
小和尚见林向安面上平静,不动声色,便凑近几步,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
“若是几位施主要住在文昌院,到时候参加乡试,可提前三日获取《考官偏好录》,这是监院私下收集的。”
一边说,一边偷偷瞄了林向安一眼,见他神色微动,便知这话起了作用。
林向安闻言,眉头微微一挑,转头看向孙文石和杨辉,眼中闪过一丝询问之色。
杨辉和孙文石也不是那种清贫的考生。
平日帮着弄学报,是有银钱的,偶尔还会撰稿补贴,并不算拮据。
林向安转过身,朝小和尚摆了摆手,“小师父,你稍等片刻,我们先商议一下。”
小和尚十分识趣,笑着点点头,双手合十,轻声道:“好嘞,几位施主慢慢商量,小僧就在一旁等着。”
说完,他迈着轻快的步伐退开几步,站在院落的槐树下,目光不时瞟向这边,脸上始终挂着和煦的笑。
林向安转过身,低声对几人说道:“我这边三人,打算一人一间,你俩呢?”
一边说,一边扫了一眼身后的林远和王和信。
还没等杨辉和孙文石开口,林远便抢先一步,拍了拍胸脯,咧嘴笑道:“向安,我与和信又不读书,就住一屋好了,这样能省一间屋子的钱。”
王和信站在一旁,挠了挠后脑勺,跟着附和道:“对啊,我和阿远住一屋,还有个伴呢。”
他嘿嘿一笑,眼角眯成一条缝,露出两颗虎牙,显得格外活泼。
林向安听罢,点了点头,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浅浅的笑:“行吧,一会儿我问问,要是可以,那就定两间。”
他转头看向杨辉和孙文石,目光温和。
杨辉本就和孙文石在县学时住一屋,此刻听了这话,低头算了算开销,觉得合住能省点银子,便抬头看向孙文石,试探道:“那咱来合租一屋?”
孙文石爽快地点点头,拍了拍杨辉的肩膀,笑道。
“行啊,两人住也挺好的。那晨钟课咱们参加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