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位叫林向安的廪生,他带着几位同窗做的这件事。”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缓和了一些,“这位学生不仅品学兼优,而且在与同学们的交往中,常常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
宋道衡听后,目光一转,脸上露出几分兴趣,“就是去年那个考了小三元的考生?”
李正清到时候跟他提过此人,说是年纪轻轻,颇有天分。
这不来了湖州府,他就察看了院试的考试情况。
所以对这个名字倒是不陌生。
周教谕点点头,眼中有些欣慰,眉宇间隐约透出几分自豪。
“正是,此子心性不错。初办学报时,遇到很多困难,但一一解决,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学生。”
当初他在一旁看着,并未插手,不过当学生主动来寻求帮助时,他倒是出了一份力。
宋道衡静静地听着,双手轻叠在桌上,指尖微微轻敲,似乎在思索着什么,随后轻声说道,语气温和而坚定。
“看来周教谕很欣赏这位学生,这次的岁试,我对他写的文章倒是印象挺深,我倒是想见见他了。”
周教谕微微一愣,随即脸上浮现出一丝惊讶,随之而来的是激动。
“若是能得到学政大人的接见,想来对他的福气。”
若是入了某人的眼,得到些指点,日后的科举仕途也能更顺利。
科举仕途,不仅仅需要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需要人脉。
林向安年纪轻,从做的事来看,也是有勇有谋的,非常沉稳,这孩子是极有可能考上进士的。
能从县学培育出一个进士,是极难的,但一旦出了进士,那么对当地的教育、社会有极大的好处。
第二日,榜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虽然不是前几名,但仍被评在一等,林向安对这个结果还是很满意的。
段昊初和他一样,也是一等。
孙文石和杨辉两人被评为二等。
见结果都满意,四人便准备去找个酒楼庆祝,然而还没有走多远,就有人跑过来找林向安。
“林秀才,请留住,周教谕请您过去一趟。”
那人温和而不失礼貌,却透着几分急切。
林向安微微一愣,眉头轻挑,略感疑惑,却也心知,周教谕不会无缘无故召见他。
“你们不要等我了,先去吧,若是出来的早,我再去寻你们。”
声音清晰,林向安眼神却带着一丝若有所思。
孙文石点点头,笑着拍了拍林向安的肩膀。
“行,我们还是去昨日的酒楼,那边咱们县学的学子常去,若你完事了,可去那边找我们。”
他语气随和,脸上带着几分熟悉的笑意,仿佛已经习惯了这样随意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