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教谕原本和其他县的教谕,互相探讨教学经验。
这次来岁考,和同僚交谈过程中,让他有些意外,没想到有人来他这里询问学报的事。
众人纷纷赞叹周教谕教学有方,对学生非常实用。
但有些调侃说学报出版的太少了,外地人很难买到,他们都是花高价钱买的。
原本卖的便宜的学报,到其他地方,价格就翻了好几倍。
周教谕听到这事,一阵惊愕,并没有将学报的功劳揽在身上,只说是县学学生自己弄的,只在学生间传阅。
就在大家相谈甚欢的时候,周教谕身边的下人从外面走进来,小声在他耳旁说了几句。
宋学政单独请他过去,周教谕有点惊讶,也不敢拖延,便和大家说有事,要先走一步。
出门后,就跟着过来的下人,前往宋学政的临时住所。
在过来的路上,周教谕心中不免疑惑,猜测学政单独召见的缘由,想来也只县学生员的教育情况了。
到达学政住所,周教谕步入厅内,刚要弯腰施礼,却被宋道衡热情地扶住。
“周教谕,免礼,先入坐。”
宋道衡也没有多绕弯子,便开门见山地问道,“今日请您过来,就是随意聊聊教育的事。”
周教谕略微愣了一下,觉得这位新上任的学政大人倒是挺负责的。
才和其他人审阅完几百份考卷后,都不休息,就立马来询问各县教育事宜。
“这次岁试成绩已经出来了,明日一早才公布,不过这次岁次成绩很优秀,远远超出我的预期。我便让人统计了一下,发现乌程县的学子,表现尤为突出。”
周教谕心中一动,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略微谦虚地回应:“学政大人过奖了,乌程县的学子一向刻苦,成绩如此,都是他们用心的结果。”
宋道衡轻轻点点头,“周教谕,不必过谦,这都是你们的功劳,大家教育有方。”
随后便询问道,“我听说乌程县有一个学报,听说是县学举办的。”
刚才还被同僚调侃学报,没想到这事竟然引起了学政大人的兴趣。
周教谕的神色稍显愣怔,显然没有想到学政大人会对这件事如此关注。
“学报的确出自县学,不过是学生自发组织的。”
他沉声说道,“主要是为了解决学子们之间缺乏交流的问题。毕竟,科举之路艰辛,学生们往往闭门读书,难以了解外界的信息与动态,而学报则提供一些信息,既能汇聚考试策略与学术讨论,也能帮助学生们扩大视野。”
宋道衡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我听说,这学报的影响力非常大,甚至有不少外地的人愿意高价购买。我倒是很好奇,这学报究竟出自谁人之手,竟能如此引起关注。”
周教谕微微一怔,琢磨着宋道衡话中的信息,随即谨慎地回道。
“这想法其实是由一位学生提出来的。他找了几个同窗一起做的。每期的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去找人沟通,撰写出来的。内容也不拘泥于传统的应试技巧,还涵盖了一些社会实事与时事讨论,倒是很受学生欢迎。”
宋道衡听得入神,眉头微微一挑,似乎对这名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沉默片刻,抬眼睨向周教谕,目光透出一丝锐利:“哦?这学生倒是有想法,能让学生自发组织并产生如此影响,颇为难得。究竟是何人?”
周教谕见宋道衡明显对林向安表现出兴趣,心中略有些激动,他微微点头,觉得这是个机会,可以让这位学政大人注意到林向安,便低声答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