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压的过程中,水在慢慢释放出来,含水量越高,越嫩。
时间长,水分越少,越实。
店铺开业的那天,正好碰到私塾休沐一天。
前天夜里,王四顺就住到了店里。
早早起来开始做豆腐。
外出送完豆腐回来,一大家子人才来店里帮忙。
之前集市时就通知原先的客人,说改地方了,以后让大家来铺子里买,熟人有优惠的。
怕第一天忙不过来,就暂时不去集市摆摊。
然后王四顺就带着儿子,给周围的店铺送见面礼,一个铺子一份。
隔壁是一家点心铺,打开门没多久,就见隔壁家老板带着小儿来拜访。
“这位老板,小店今日开张,前来给各位街坊邻居打个招呼。这都是家里传下来的老手艺,炒的尝尝,日后要是喜欢,可以来铺子里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豆腐,豆腐皮,豆干,煎炸油炒都可以,这碗是豆花,刚出锅的,可以直接吃,你们尝尝。”
王四顺看着一个年长一些的男子,便笑脸迎上去,客气地打招呼。
“哎呦,太客气了!今日你们开张,借着这彩头,我就收下了。来来来,进屋里喝杯茶。”
“今日开业,还得给其他铺子送见面礼,这杯茶暂时不喝了,留到日后,小弟再来!”
见他这样客气,也没再留。将东西收下,把盘子和碗送还店里。
点心铺老板,向自家媳妇感叹道,“这林家会做生意啊!真是舍得,咱这里林林总总,好几十家铺子,硬是一家一家送礼和打招呼!”
一斤豆腐、一斤豆干、一斤豆腐皮、一碗豆花。
尝了一口豆花,真鲜嫩呢!
“这味道还挺好!”
那店铺媳妇感叹道,“回头我做菜,若是好吃,咱回头去买,隔得近,也方便。”
一圈下来,基本见了个面,有个大致了解。
待路上人多了,铺子开始挂林家豆腐坊这块招牌,然后放鞭炮。
噼里啪啦,好不热闹,吸引路人的眼光。
“各位父老乡亲们,今日林家豆腐坊开业,有各种优惠和试吃活动,欢迎大家来小店品尝和购买!”
“哎呀,这是集市的林家豆腐吧?”
“对对对,是的。”
“今日有优惠,特此一天,平日卖3文一斤豆腐,今日卖5文钱两斤,还有新增了豆干、豆腐皮,比豆腐更有嚼劲,稍微贵了一点,是4文钱一斤,今日7文钱两斤。”
“店里还有豆花,我们家的豆花有甜的、咸的、辣的,还能加其他小菜,大家喜欢什么口味,可以选择,两文钱一大碗,可以到店里尝尝口味。屋里准备了小蝶,里面有不同的味道,可以试吃。”
王四顺站在店门口给围观的人解说,不停地说着。
“客官,里面请,要吃食还是买豆腐?”
“给我拿两斤豆腐!”
“我也要两斤!”
......
因为热闹,围观的多,进来的人也多,铺子里一下子就被挤满了。
林秋兰以前在集市卖豆腐,见惯了人多,还比较冷静。
倒是林夏枝有点不习惯。
不过,很快就适应,在碗里盛豆花,然后加佐料。
很快就上手了。
林向安太小,就站在柜台里收钱,收钱最不方便的就是碎银。
碎银要用戥子称,还得用剪刀剪,没有铜钱方便。
“一个一个来,别着急!”
王四顺招呼客人同时,还给人切豆腐,打包。
赵桥在屋后面和林老太一起洗碗。
林秋兰还得趁着空隙去看看孩子,给她们喂奶。
上午的时候,刘荣和林冬香过来,见人多,便留下来帮忙。
原本计划准备卖一天的量,结果不到申时,就卖完了!
主要黄豆没泡够时间,没法磨。
“爹,咱们家,今天磨了多少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