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朱元璋却忽略了极其重要的一点。”
朱元璋闻言一怔。
他原本还是颇为得意的,因为朱辰能够理解他的意图,只要能理解他的意图,就会知道,他这个封王戍边之策实则是一个相当了不得的战略。
而且朱辰拿出地图来跟他说,显然他的空间战略布局朱辰也都看出来了。
不简单。
这个朱辰真不简单。
朱元璋颇有一种伯牙遇上子期的知音之感。
可是,朱辰话锋一转,又说自己忽略了极其重要的一点?
到底是朱辰没有彻底理解自己意图,还是他真的看出了什么漏洞?
朱元璋皱着眉头,尝试问道:“是朱元璋没有考虑到限制藩王造反的情况吗?”
“不是。”
朱辰摇头道:“对于这一点,朱元璋其实已经考虑了,而且考虑得很充分,在分封的时候,朱元璋就立下规矩,凡受封诸王必须离开京城到封地就藩。就藩之后,不允许各亲王之间有任何的私自往来,即使是入朝面圣,诸王也不能同时前来,必须一王离开京师后,另一王才可启程返回京师。”
“所以,诸王就藩之后,互相之间断绝联系,且不能轻易回京,这对于朱元璋而言,可以说得上是与自己的儿子们‘生离死别’。但即使这样,朱元璋的封王戍边之策最终却未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朱辰的话,让朱元璋陷入了沉默之中。
“而且,你看这里。”
朱辰指着地图对朱元璋道:“朱元璋的布局除了九大塞王对外形成共御蛮夷的坚固防线以外,对内又何尝不是形成互相牵制之势,藩王之间不允许私通,只要有一家藩王反,朝廷可以联合其他藩王迅速形成瓮中捉鳖之势,轻松平定叛乱。”
“所以,只要不是半数以上的藩王联合造反,朝廷几乎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听罢,朱元璋露出不能再赞同的表情。
可以说,朱辰将他封王戍边的整个谋篇布局全都给读透了。
诚然。
他也觉得自己该考虑的都考虑了,可是为什么封王戍边之策,在他死后仅仅就坚持了四年时间,便土崩瓦解。
为什么?
难道说他真的忽略了极其重要的一点?
可究竟是哪一点?
朱元璋看向朱辰,一脸诚恳的道:“那请问先生,朱元璋究竟忽略了哪一个极其重要的点呢?”
朱辰回道:“朱元璋忽略了他的继承者。”
“他的继承者?”
朱元璋闻言一下子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一脸不解。
只听朱辰继续道:“朱元璋虽然有着长远的战略目光,想要用自己的战略布局,给朱家子孙封王的同时,还想要保大明的子孙后代能够免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一举两得,但是,他的继承者不见得每一任都有他那样的战略目光。”
“因为,只要是世袭的皇位,就没有人能保证每一任皇帝都是明君。”
“而朱元璋后面的继承者中,只要有一任皇帝没有足够的战略目光,他就有可能不理解朱元璋的意图,因为去破坏朱元璋的布局,只要破坏了其中一环,就会使得原本环环相的布局被破坏,朱元璋所布下的一切也都将会被毁于一旦,甚至因此反噬大明。”
“事实上也很不幸,朱元璋的第一任继承者,就已经没有什么长远的战略目光了。”
朱辰的话,让朱元璋表情逐渐凝重。
朱辰倒是表情轻松,因为他只当是关于明史的一次普通聊天与探讨。
在喝了一口茶之后,朱辰继续道:
“因为朱标的英年早逝,所以朱元璋的第一任继承者是朱标的庶子朱允炆,朱允炆虽然继承了朱标的仁孝,但却没有他父亲的手段,在政事上更是仁柔少断,轻信他人。”
“事实上,年迈的朱元璋也看出了这一点,他对朱允炆并不满意,曾一度想要更换太子,后因翰林学士刘三吾的再三劝谏,朱元璋才因此作罢。”
“作为朱元璋第一任继承者,朱允炆非但没有能够理解他皇祖父的良苦用心,甚至还否定了他皇祖父的布局,所以,朱允炆不仅没有贯彻封王戍边的政策,而且刚一继承皇位,便开始着手削藩。”
“朱允炆先后废除多位亲王,先削周王朱橚,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化,再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朱柏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自焚,齐王朱榑被软禁在南京,代王朱桂被软禁在封地大同,两个月后,又削岷王朱楩,废为庶人,徙漳州,最后将矛头对准燕王朱棣。”
朱辰风轻云淡的侃侃而谈,而朱元璋的呼吸开始变粗,桌子底下的拳头已经捏紧了,指甲甚至扣进了肉里。
对于现在的朱元璋而言,这些都是没有发生的事。
但是,这些事都已经被记录在后世的史书上,就像朱辰说的,这些是大方向的史实,基本不会有差的。
作为创建整个朱家皇朝的大家长,他最不想看到的就是手足相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没想到,他才一死,便爆发了大规模的朱家内斗。
一位位亲王被废为庶人,湘王朱柏不堪受辱,更是发生了为保名节举家自焚的惨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