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生要强。
也正是因为他这样的性格,让他拥有卓越的领导才能,最终以最底层贫农的身份登上帝位,创造了千古未有之奇迹。
登上帝位的朱元璋更是说一不二。
在后来撤掉宰相一职之后,朱元璋已然是朝纲独断。
就像这一次的封王戍边之策,叶巨伯冒死进谏,朱元璋差点就忍不住当场将其射杀,最后虽然没杀,但也直接被打入天牢,让满朝文武不敢再有二话。
然而……
来到栖霞宫放松心情的朱元璋,竟然在书房中,似乎来到了一个未来的书屋。
在这里,他看到了《明史》。
这才刚刚看完他的本纪,朱元璋就已经接二连三的遭受重创。
再看到燕王朱棣造反成功,登上帝位之后,朱元璋更是彻底破防了。
难道说,他坚决推行的封王戍边之策,真的错了吗?
朱元璋忍不住问向书屋的主人朱辰。
在这里,朱元璋放下了自己的帝王身份,所以说起话来并没有那么多的顾忌。
而朱辰则被朱元璋没头没尾的问题搞得有些不明所以。
朱辰就算脑洞再大,也不可能想得到,坐在他对面的是一位真的古人,而且还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想了想。
朱辰道:“每个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做对做错一些事情,皇帝也不例外,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件事?”
朱元璋道:“咱说的是,朱元璋的封王戍边之策,难道真的错了吗?”
“嗯,从结果上来看,确实是错了。”
朱辰点了点头,随后话锋一转,道:“但是呢……”
见朱辰说到一半停了下来喝茶,朱元璋忍不住追问道:“但是什么?”
朱辰喝了一口茶后,道:“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的用对错来评判朱元璋的封王戍边之策,我们应该站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去看待这个问题,依我之见,朱元璋定下封王戍边的政策,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说单纯的想要给儿子们封王,相反的,这道封王戍边的国策,应是朱元璋通过深思熟虑,总结了历朝历代对于边关的统治经验,并加以改良完善而得。”
闻言,朱元璋原本黯淡下去的眼神不由得一下子亮了起来。
他没有想到,他感觉满朝文武都不能理解他的封王戍边之策,就连史书都证明他的政策是失败的,而一个后人反倒设身处地,尝试着去理解他。
不过朱元璋并没有表露太多,而是继续问道:
“何以见得?”
朱辰没想到这个老黄对历史这么感兴趣,不过这也正常,历史是人类发展的一个过程,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一部分,每一个人也都在创造着历史,其中充斥着所有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是所有人类共同参与并创造了一段有一段可歌可泣,亦或可悲可叹的历史。
所以,历史永远都让人着迷。
朱辰对历史也很感兴趣,而且他自己在写一本历史小说,所以在这一方面也颇有些研究。
“如果我没记错,朱元璋第一次提出封王戍边这个国策是在洪武三年,当时,前蒙元的势力虽然已经被明朝驱赶到了岭北以北,但仍旧非常活跃,时不时南下烧杀抢掠,他们甚至对中原一带还怀着卷土重来之志,虎视眈眈,总的来说,大明北方的边患未消,对大明依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朱元璋提出封王戍边之策,应该是效仿了春秋战国时期‘诸王靖边,尊崇天子’的政策,也就是说,诸王对外侵夺蛮夷的土地,对内遵从天子的做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