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报纸要钱的,城里人可能不缺钱,可易城五分之四的土地是乡下啊。
在这样的环境下,毋庸置疑来发展广播媒体,形成宣传途径才更合适。
如果这条路走得通,那么易城接下来的发展重心,将是电台和村广播站建设,以此打通传播环节,这是构建精神文明的大前提。
许灼听完却直摇头。
“小许,你是觉得这路子很难走,还是说这精神文明建设不该先行?”
“我是觉得易城吧……唉……怎么说呢,不该搞精神文明建设的,虽然真的要搞,我比谁都支持,因为这对我有利。”
“所以我想听听你的思路。”
伏冬道:“我插一嘴,小许同志,你不介意吧?”
“你能叫我许同志吗?”许灼无语道。
“不行,我感觉像是在叫我自己,你叫我老许同志就行。”
“不行,我感觉像是在叫我爹——你叫我阿桃吧。”
“阿桃,我是说,其实上面很看重精神文明建设。我先抒发一下个人看法。如果有不对的,阿桃你再指正。”
“指正不敢,大家各抒己见,你请说。”
“你可以喊我笔名,叫我伏冬就行。”
“你比我痴长几岁,我姑且喊一声伏冬老哥吧,你不用不好意思。”
“呃……”伏冬总觉得这话有哪里不对,好像又没什么不对。
他应了声,便开始说起了自己的看法。
“改开的精神文明建设,其本质上分两层。第一层,是改开之后,资本进入市场,很多事情解禁,必会引起高速发展。人民会在短期内积累财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怕大量资本冲击下,人民容易遭受腐蚀。所以一定要正本清源,不可动摇我华夏百姓朴素朴实的根本。这点,从源头抓起。阿桃,你觉得这个方向有无问题?有问题可以直说。”
“没问题,非常对,我双手三脚赞成。”
简单来说,上层也知道一旦开放会是什么鸟样。
甚至,上头很清楚基层的辛苦。
一旦这层辛苦受到巨额财富的冲击,到时会不会大势所趋,民众都要走资本主义的路,而且是一边喊着红色口号,实则却自己也不明所以地走着错误的路,又变成了过去某个口号时代。
却还没过去那个时代好。
很多事,参考国内外,参考上下,参考古今,都是可以预见的。
预见是可以预见,可怎么防,谁来防?
“嗯,那第二层,其实才是文化建设。你也知道,咱们国家文明古老,源远流长。一旦改开,想让很多外国人接受和了解,还得进行宣扬。这个宣扬,怎么宣扬,怎么才能让对方接受?阿桃,你觉得文化宣传,有必要吗?”
“很有必要,势在必行。”
“现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首先启动点之一就是江南。江南嘛,姑苏,易城,吊州,真江,这四个地方又是中心。再则,易城这里的轻工业之发达,也是冠绝整个华夏的,一旦开放,全市完成发展并不难。这一点上头并不担心,所以担心的就是物质发展背后跟不上的精神文明建设了。阿桃,这没问题吧?”
“逻辑上没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