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布置妥当,李鸿章才放下心来,声音低缓:
“我受两宫太后隆恩甚重,一时半会儿,脱不得身,可你就不一样了,你战功赫赫,但恩赏一般,两宫太后是有意压制,这个时候,你改换山头,凭借你在军中的威望,老师在朝中的人脉,你定能得到赏识,再上青云。”
曾国荃摇摇头,早年攻下天京后,他并没有青云直上,反倒受到官绅的非议和清廷的追究,并抓住“大势粗定,遽回老营”一事横加罪名。
从那时起,他便对做官之事失去了兴趣,这两年也是迫不得已,朝中数次下旨,再加好友力劝,才勉强呆在山西巡抚任上,对于李鸿章改换门庭,再续前荣的事,他并毫不感冒。
李鸿章何等聪颖之人,他一眼便瞧出曾国荃的心思。
“沅甫,这官,做的大,做的小,都无所谓罢,但是你们曾氏家族的命运,可不能葬在你的手中呀,你要知道,这次陛见,牵扯的东西太深,太重,我怕你看不清楚,所以才给你去信,让你绕道而行,先到我这里来叙叙话。”
一语点醒梦中人,曾国荃眼中忽的燃起一丝火苗,李鸿章抓住这个时机继续开口:
“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说是小皇上过于年幼,不谙世事,但实则有违祖制,名不正也,言不顺,随着时间过去,皇上大婚之后,必定亲政,但以我对慈禧太后的了解,她断不能全放其权,届时,明争暗斗还算好事,就怕她先下手为强,趁现在皇上年幼无力,在朝中无倚无靠...”
李鸿章感觉话一下说太多,喉咙有些涩痛,大口灌了一碗香茶,又接着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你能在这个时候,上书直谏,表明立场,不管是亲政前后,你都是小皇上的亲信近臣,如若小皇上能顺利亲政,独掌大权,到那时,皇上乾坤独断,于你而言,封侯拜相,可谓是近水楼台,你这也算是再承老师衣钵,为你们家族再续几多年的格外隆恩。”
这句话真真说到了曾国荃的心坎里,从小到大,追随甚至超越大哥的步伐,是他毕生的追求目标,以往,这个目标遥不可及,现在,似乎已经触手可得,怎能叫人不心潮澎湃。
曾国荃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声音微颤:
“少荃,我该...该怎么做?”
“沅甫,你听我的,进京以后,你直接住进贤良寺,闭门谢客,谢绝一切应酬宴请,就在寺中等待两宫太后和皇上的召见,陛见时,问你什么你就如实回答,切记要站在公正客观的角度上回话,不要添加个人的情感和观点,完事儿后,你在贤良寺宽住两天,自然会有贵人邀你做客。”
“贵人?是谁?”
“到时你就知道了,我现在还不能给你说,这个贵人也需看你上朝奏对后的情况,才能权衡你能否担此大任,如果三日内,无人邀你,你就即刻启程,直奔荷叶塘,关起门来做你的地主老爷,切莫再进朝堂,打听朝事。”
李鸿章咳嗽了几声,因为这事儿,最近思虑过多,有些心力憔瘁。
曾国荃明白其中厉害,没有继续追问,看到李鸿章面如土色,体有不适,便起身准备告辞。
“咳咳...沅甫,你等等,今晚你就到我署上去住,我们同床而眠,我还有好多话想跟你叙叙呢。”
“好。”
曾国荃一口应下,与其他四位老友一一道别,约定从京城回来后,定当亲自登门,逐一拜访。
楼下众人见李鸿章亲昵拉着曾国荃的手走下梯步,皆肃立站起,齐声高呼:
“恭送九帅!恭送九帅!”
曾国荃还是如进门时一般,带着浅笑,摆手回应,接着同李鸿章在亲兵的护送下,乘着轿子,直往总督署而去。
往后两天,曾国荃都住总督署上,白天,旧时老友登门相邀,夜晚,则同李鸿章在书房中彻夜长谈,分析时弊。
第三日卯时,披着破晓晨光,一车一马一夫继续踏上官道,这次送行,没有大张旗鼓,只有李鸿章同几位老湘军将官在城门口目视相送。
送别老友后,李鸿章返回署上,径直走进书房中,从顶端书架上取下一精致雕花小木盒,左手端着小木盒来到书案前,从盒中取出一封密信,信套上用标准小篆写就:“呈少荃阅览”。
信套上没写官爵,也没写全称,更没有落款之人。
李鸿章将信套放在烛火上点燃,直到火苗已经灼到了指尖,他才感到一阵刺痛后,慌忙将信纸套掷到地面上,眼看着信套焚完化为灰烬,他颓然坐到书案前,耷拉着脑袋。
呆坐了半个时辰后,李鸿章起身离开座位,踱步来到窗前,仰望着厚重深邃的阴霾,逐渐被晨曦之光刺穿、吞噬。
他布满密纹的眼角噙着泪,喃喃的声音细微的几乎不可耳闻:
“老师啊,你在天之灵,可别怪罪于我,我这是为了给自己留条退路,更是为了你们家族免遭祸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