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涯岛的海货加工房里烟雾萦绕。
两口铁锅下的灶台里火焰滚滚,有热水汽跟风卷云彩一样往上冒又顺着窗户钻出去。
这是岛上的妇女在上工加工海参。
海参是好东西,名列海味八珍之首,是宴席上的重头戏硬菜。
它们身躯修长滚圆,长有肉刺,外表为酱褐色,看起来不怎么样可是营养丰富且容易吸收,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
福海生产多种海鲜,浅海鱼深海鱼、大虾螃蟹、海螺、蛤蜊扇贝淡菜乃至于海蜇海带等等。
这些海货出水后简单蒸煮就能吃,甚至有的可以生吃——当地有句老话叫‘生吃螃蟹活吃虾、掉进海里淹不煞’。
可是海参不行,它刚出水生吃又苦又咸且特别劲道,像是盐腌过的生牛皮,难吃且嚼不烂。
要吃海参必须得进行处理,处理之后晒干卖给供销社,然后才能成为市场上备受欢迎的海味八珍。
秀芳、凤丫等妇女在处理海参。
这些海参是中午送回来的,出水的海参不能久放,否则就会融化流失营养失去价值。
处理海参要先清理肠胃再上锅里过热水。
两个灶台都在烧着热水,有妇女烧火、有妇女清理海参肠胃也有妇女管过水。
她们一边干活一边聊天。
凤丫随口说道:“芳,你跟着支书听收音机又听到什么大事了?”
秀芳在给海参清肠。
她抓起一条圆滚滚、黑乎乎、硬邦邦的海参按在案板上,拿起一把刀子从它屁股里一捅,随着‘咕叽’一声响黑乎乎的海参肠子脱落出来。
这肠子里面都是泥沙,没有价值。
她随手扔掉并开口:“北高丽那边召开了人民会议。”
“说外国的事干啥?说说咱国内的。”烧火的黄小花擦了把汗说道。
秀芳将海参递给凤丫说道:“国内的话有个事挺新鲜,鲁省那里建起了许多叫塑料大棚的菜地,冬天也能长蔬菜、春天也能长,现在他们当地的城里已经吃上了韭菜、油菜、茄子、辣椒、鲜葱。”
黄小花不信的摇头:“现在哪能有油菜茄子辣椒?我不信,冬天那么冷,鲁省比咱这里还冷,咱这里都长不了蔬菜它那里能长?”
秀芳跟她争辩起来:“中央电台的新闻,这还能有假?”
一个叫来凤的妇女说道:“有没有跟咱相关的事?外面的事咱可管不了。”
秀芳说道:“也有,而且这新闻还跟咱现在的活计相关呢。”
“昨晚上我听一个专家在介绍海参,说这个东西可好了,性温补比得上人参,能补气养血、强壮体质、滋阴补阳,特别是适合上年纪的人吃。”
“上年纪的人坚持吃海参不光可以延年益寿,甚至能返老还童呢!”
黄小花笑了:“真的假的?返老还童?那寿星爷是吃海参吃的吗?”
秀芳点点头:“有这个可能,咱队里给寿星爷两天一个海参呢,反正海参现在金贵的很。”
“肯定金贵,”凤丫说,“现在上至人民大会堂请外宾吃饭、下至干部们请客吃饭都得有海参,你没有海参你就丢脸了。”
秀芳说道:“对,现在广播里还说,社会上有个东西叫海参魔力,说要想拉关系走后门那就得有海参,该办不成的事有了海参的通融也能办成——这不是好事,支书听了骂娘呢。”
其他人纷纷笑:“支书也骂娘?”
凤丫说道:“我听我男人说现在供销社的干海参要六七十元一斤,要是去黑市就更贵了,最少一百元钱!”
“真的?”黄小花惊呆了,“一斤海参一百元?我娘哩!”
有人不高兴的嘀咕道:“那为啥采购员来收咱的海参一斤只给二十元?”
秀芳说道:“支援国家建设嘛,咱农民都有派购任务,很正……”
就在此时!
一个响亮的声音突兀的传进了加工房:“喂喂!喂喂!咳咳!”
“各位社员请注意、各位社员请注意!这里是大队委,咳咳,我是咳咳,嗯,我是王向红!”
“在这里向大家通知一件事,嗯,向各位社员通知一件事,今天队里搞来了两筐萝卜,下工了各家安排个女同志过来领萝卜!”
“咳咳,重复一遍,我再重复一遍……”
听着这些话,屋子里的妇女们全愣住了。
秀芳下意识问道:“这是我公爹、这是支书的声音!怎么这么大?他在哪里说话能传到咱这里!”
凤丫叫道:“是大喇叭!这是大喇叭在说话!以前部队还在的时候他们有大喇叭,每次首长讲话就是这样!我肯定没听错!”
“可是咱队里哪来的大喇叭?那是电喇叭!”黄小花也急忙说话,“以前部队有发电机,咱没有呀!”
妇女们纷纷出门去看。
王向红的声音还在天涯岛上回荡:
“在这里我向各位社员通知一件事,今天队里搞来两筐萝卜,下工了各家安排个女同志过来领萝卜!”
在门外听这声音就更清晰了。
妇女们看到其他上工的人也出来了,都在难以置信的看向山顶方向。
凤丫猛的说道:“哎呀,锅里还有海参!快去捞出来,捞出来咱去大队委看看怎么回事!”
...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