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公年过耄耋,依旧身体硬朗,神思清明。
就是闲不下来,还带着臣等去垂钓,钓上来的鱼他也不吃,顺手就扔回了水里,说是这辈子杀的人太多,老了老了,得给自己赚点功德。
说的俺背后凉飕飕的,他老人家杀的那点人怎能跟俺相比?照这个说法,俺要是……不得下去十八层地狱受苦?”
听王智辩说的有趣,李破不由笑了起来,“他在晋阳过的倒是逍遥自在,还惦记上了身后之事……
卿也莫要担心,再大的功德也比不上平定天下之功,有了这个,肯定鬼神退避,成仙成佛全凭大家自己的意思。”
长孙顺德笑道:“陛下英明,平定天下,铲除诸侯,确乃天下人之幸事,足可谓活人无数,功德无量。
此亦为天数使然,气运所钟,非神鬼所能判也。”
李破笑呵呵的点头,举起酒杯,与两个臣下饮了一杯。
心里想着的则是,中午饭凑合一顿也就完了,下午人肯定就会多起来,晚饭还得请一顿,真是麻烦。
也不知道那婆娘晚上会不会出现,若是还不露面,总得想个合适点的由头才行,不如下午让长孙这厮去召夫人们入宫,给那婆娘也找点事做做……
至于晚上观灯时皇后露不露面,其实不算什么大事,大冷天的,除了那些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外邦来人,谁又喜欢到城楼上去吹风?
元夕灯会至今举行了三年,确实是一年比一年盛大,俨然已经成为了长安盛事之一。
可对于“见多识广”的李破来说,早早就已经失去了兴趣,一年到头的一系列庆祝活动,其实都是走个过场罢了,没什么期待感。
倒是以前不怎么关注的春秋两狩,天气合适,能让李破出去走走,散散心什么的。
在长安待的时间长了,李破总有种静极思动的感觉,不然接到阿史那杨环的书信的时候,他也不会那么快就做出决定。
去年他去了一趟洛阳,前年率人到西山行宫转了转,说到底其实都属于这个范畴。
当年他在晋地的时候,对杨广东游西逛的举动总是嗤之以鼻,只有当了皇帝之后,他才能切实的体会到皇冠之重,压的人有点喘不过气来。
虽然尽量保持克制,没有像杨广那样肆意妄为,可随着天下渐渐平静下来,他不免也开始探头探脑的不安分了起来。
只不过他的出身经历和杨广迥异,晓得民间疾苦,出行都是理由正当,轻车简从,尽量避免铺张浪费。
即便如此,他每次出去却还是有些心虚,毕竟杨广的教训太深刻了……
就像元夕灯会,杨广为了高兴,就能一拍脑袋,在冬夜之中摆下十里长台,彻夜歌舞,那样的事情说什么李破也干不出来。
…………
好吧,李破咂了咂嘴,心说没事怎么又想起杨二那败家子来了?情绪有些不对,都怪长孙顺德这厮没话找话,要是封伦还在,此时怎么会说天数,气运什么的?定要赞上几声陈公长寿,德行俱佳,那听着才顺耳嘛。
…………
“朕听说晋阳如今可是越来越繁华了,一些突厥人也会去到晋阳做些买卖?都是些什么人,王庆他们说过没有?”
王智辩答道:“陛下是不晓得,如今的晋阳已大不相同,元贞四年的时候,晋阳西边的那段城墙修了修,临近的西园本来早已荒芜,现在经营的很不错呢。
臣进去转了转,都差点迷路,树很多,花花草草的也弄的齐整……”
“西园是王氏的私园吧?”
“现在不是了,王氏这几年比较拮据,还欠了官府的税,把西园拿出来抵税了,那会的晋阳令是褚遂良,好像是趁着修缮晋阳行宫之余,把西园也整理了一番。
作为城中园林任凭百姓出入观赏……”
说到这里,王智辩看了看皇帝,又瞥了两眼长孙顺德,见长孙顺德目光有些古怪,王智辩不由尴尬的咳嗽了两声。
毕竟他也是王氏中人,在外人面前说起王氏的窘况,即便心中快意,却也觉得脸上无光。
长孙顺德确实很有些诧异,王氏竟然欠税了?这从何谈起啊?晋阳王氏向来是天下望族之一,世道最乱的那会也能屹立不倒。
如今应该更不得了,姓王的也算是人才辈出吧?怎么会过的这么惨,竟然连自家的园林都保不住了。
王庆和王禄不都是王氏中人吗?就在旁边看着不管?作为世族中人,长孙顺德是百思不得其解。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