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模样。
河北,山东皆乃当年北齐故地,英雄豪杰确实层出不穷,可在北周,前隋的时候就被压制的厉害,到了如今就更不用提了,一地残破,怎么治理都难以收拾。
总之他的眼光还是比较精准,一战之下大家都被人给俘虏了,唐军来的太快,裴矩都不免有些惊讶,经营了这么多年,竟然就这么干脆的一败涂地了?
唐军出乎意料的强大,他之前在城头上看了看,席卷而来的骑兵穿着半身铠,挥舞着环首刀,如同潮水一般蔓延开来,军威之盛甚至犹过于前隋……
……………………
窦皇帝不出预料的降了,那不是一个愿意拼死一搏的皇帝,在山东颠沛流离,东躲西藏的日子过久了,勇气之类的只会偶尔爆发一下,更多的则是挣扎求存的韧性。
在如此大军之前,愿意以身殉城的人没几个,反正他裴矩就没那个给窦皇帝陪葬的心思。
他在庆幸窦皇帝没有拉着他们北去幽州,同样也稍稍担心唐军会进行无谓的杀戮,如今看来,最为糟糕的情形没有发生,唐军颇为平静的进了城,没谁把鲜血泼洒出来。
也许这就是唐军之所以能击败李渊,又能一战而定魏城的原因所在吧?在他们身上,裴矩看到了前隋官军的影子。
作战勇猛,战后克制,这明显是一支有着严格的军规戒律约束的大军,是得天下的必备品质之一。
掂量着这些事情,都是旺盛的求生欲在作祟,他甚至想到了那些零零碎碎的传闻,他的堂弟裴世清正在唐廷任职。
河东裴氏的祖籍就在晋地,子孙出仕于李定安治下的绝对不只裴世清一人,如果还能活着去到长安的话,安养晚年应该不成问题。
倒是何稠那老东西跟他不对付,当年大家被宇文化及劫持到魏城,大多都被窦建德所获,唯独何稠侥幸脱走,竟然还跑去了晋阳。
这都是几年前内史令刘斌出使晋地时带回来的消息,说何稠在那边德高望重,很得李定安信重,不得不说,和人家相比他裴弘大运气确实差了许多……
若他那会也有胆量带兵冲一冲,不定如今又是另外一个样子了呢。
如果他去到长安的话,那厮不会跟咱为难吧?大家都七老八十的人了,心眼应该不会那么小,最多上门给他赔罪一番便是。
还有他当年荐了杨恭仁去晋阳,是一步好棋,杨温有些骨气,不愧是观王子孙,差点饿死在魏城也没做窦皇帝的官。
还有就是萧皇后,那女人转了一圈竟然跑回晋阳去了,据说李定安得了萧美人视若珍宝,皇后年纪应该也不小了吧?还能得宠几日?
她不会怪俺在魏城时没护着她些吧?那会俺也自身难保,你可不能怪俺无情……
裴矩浮想联翩……前几年苏威殁了,当年的老人应该没剩几个,这是好事,当年他裴矩在朝中可没少得罪了人。
也不知道儿孙们如今都在哪,当年就不应该把家搬倒洛阳,希望他们能逃回关西去,可别被王世充那胡奴给杀了。
不管多么睿智,他都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一旦回忆起来便无法自拔,以前的人和事纷纷在他脑海中涌现,很快就让他昏昏欲睡了起来。
……………………
就在此时,外面脚步声响,直到打开门进来,半梦半醒的裴矩才睁开眼睛瞧去,昏昏沉沉间,他还想着,没到吃饭的时候呢吧?俺也只是瞌睡了一下……
然后他便一下清醒了过来,没到饭点就来人,好像很不妙啊……
来的是两个人,身上那浓重的行伍气息裴矩几乎不用看,闻都能闻出来,两个人裴矩都不认得。
当然了,唐军将领他认得才怪呢,从唐军入城之后,大家就都被禁在了宫中,文臣将领加上各自的家眷,差不多得有一两千人。
唐军甄别记录了一下,就再没骚扰他们了,也好理解,窦皇帝和他的降臣们不是军中将领们能够随意处置的,他们应该先向长安传去捷报,然后等待朝中诏令。
随便接触降人的人,对自己的仕途都很不负责。
但是现在他们要做什么呢?裴矩一下便打起了精神。
两人身上都带着颐指气使的威势,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的军中将领,他们都正值壮年,精力充沛,目光如刀。
这样的人裴矩见的多了,各个杀伐果断,野心勃勃,最后……都被他踩在了脚下。
裴矩稍一打量,便慢慢起身,微微一笑行礼道:“天色已晚,两位将军突至此间,可是有事相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