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潘恩一事上,嘉靖皇帝的态度确实存疑,至少魏广德是这么认为的。
只不过他,还有裕王府,是否需要和徐阶保持一定的距离,还有待考虑。
由此,魏广德其实也想到了,嘉靖皇帝此时或许是真的不放心再把朝政放手给自己的首辅去做,他更加信任由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官员。
就好像这次的事件中,作为始作俑者的郭朴居然能够轻松过关。
毫无疑问,因为在皇帝看来,郭朴才是他手下的人,是真正忠心于他的。
没来由的,魏广德有些羡慕起郭朴这帮子能写青词的官员来。
自己写青词,结果是捅了娄子,而别人就能得到皇帝的看重。
不过想到刚才张居正还提到的一个消息,那就是都察院有御史打算上奏辽船海运一事儿,魏广德不确定是不是潘恩授意在背后推动还是山东布政使司或者漕运的人在做。
毕竟,这个时候,如何转移御史们关注的目标,也是缓解他目前窘境的办法之一。
好在,张吉和那些商人们已经开始做朝廷关闭海运的准备。
魏广德已经不打算抵抗了,实在是扛不动那帮人,他只想尽量让这个时间来的更晚些。
数日后,福建兴化府倭寇尽歼的捷报送入京城,不过似乎除了兵部外,别的衙门对这个消息都没怎么关注。
现在,他们的视线都落到都察院左都御史这个空出来的官职上,都在看到底会是谁接替潘恩接掌都察院。
在留中数日后,西苑的嘉靖皇帝似乎终于是抵挡不住科道言官们连续的弹劾,终于做出了批红:潘允端改南京工部主事,令潘恩致仕。
正如张居正透露出来的信息,郭朴什么事儿也没有,平安过关。
巧合的是,潘恩致仕,其应做的考察自陈自然也免掉了,而以内阁首辅徐阶为首,次辅袁炜,礼部尚书严讷、户部尚书高耀等,纷纷以考察自陈乞罢。
这也是明朝官场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官员自我反省,找出自己的错漏,然后乞求皇帝罢免他们的官职,让他们回乡养老。
不过现在大明朝廷的中枢,派系似乎是真的被彻底打破了。
内阁里的徐阶、袁炜,六部的严讷、郭朴、高耀、杨博、雷礼和黄光升,似乎都是自成一派,以前严嵩在位时,一党独占三席的壮观景象已不在。
所以,在他们自陈乞罢的奏疏送入西苑后,嘉靖皇帝都会亲笔回复,温言挽留,一副不允辞的架势。
不过,因为之前就从张居正口中知道内情,魏广德也只是觉得现在的嘉靖皇帝似乎重新成为了帝王,或许他现在是真的悟了,不再痴迷于修道事业。
当初,为了全力修炼,他把朝廷大权全权委托给了严嵩。
事实上,这么多年,严嵩也算是兢兢业业为他守好江山,并没有闹出什么大乱子。
至于其他贬低之语,其实大可不必当真。
就算嘉靖皇帝不用严嵩帮他管理朝政,也会有张嵩、李嵩出来做这些事儿,严党所做的一切也会发生,只是变换了执行者,过程也会有轻重的区别。
不过现在,嘉靖皇帝似乎重新抓住权利,魏广德也不知道这是好是坏。
不过在今日,魏广德的马车停在裕王府门前的时候,车帘掀开,他就看见李芳已经站在外面等他了。
“殿下召我何事?”
这些天,徐江兰快要临盆,所以魏广德除了去国子监校书外,只是偶尔来一次裕王府。
不过今日中午,有王府内侍到了魏家,请他下午去王府,裕王有事相商。
“好像是因为赵炳然的一道奏疏,详情我也不知。”
李芳答道,说话间魏广德下车,他就伸手虚指,请魏广德先行。
魏广德自然不会失礼,急忙辞让,请李芳先走。
两人来回也就推让了一下,最后还是并肩而入。
“赵炳然,浙江巡抚?”
抬腿买过门槛,魏广德就问道。
“正是。”
李芳答道。
“浙江又闹倭寇了?”
魏广德狐疑问道。
浙江这两年倭寇好像比较消停,有也是几十百把人的小规模,几乎都不需要上报,因为影响很小,地方上很快就处理了。
也是条件反应,听到是浙江来的奏疏,魏广德第一时间还是会想到是倭寇的事儿。
“可能和义乌兵有关系,今儿赵巡抚送了一份奏疏进京,我看着就是说义乌兵员的事儿,之后殿下就派人找你。”
李芳淡笑道,随即又关心问道:“魏夫人快了吧,到时候不请我喝两杯。”
“请,一定请。”
魏广德笑笑,不过心中也是狐疑,义乌兵是什么个意思?
这个赵炳然能把义乌兵写出花来不成。
不过人都到了裕王府,一会儿见到裕王,应该就能知道了。
不多时,在李芳带领下他们就直接过了前院往后面走。
“殿下还没起?”
魏广德贱笑着问道。
“嗨,你想啥,殿下早起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哟,冯公公。”
两人走到邻近王府后院的一个小院子门前站定,待要进去的时候,魏广德就看见冯保,带着两个内侍,他们手里还抱着几匹上等丝绸超过他们急急往里走,魏广德笑着又打个招呼。
“魏大人,李公公,告罪,先前没注意。”
冯保兴许是先前走得急了,所以还真没注意到他们。
听到魏广德的喊声,急忙停下脚步转头,一脸谄笑道。
“你这是”
魏广德好奇多问了一句话。
“这是王妃赏赐给李选侍的吧?”
倒是李芳接话道。
“对,这十匹上等料子就王妃赏赐李选侍的,我这给送过去。”
冯保这会儿脸上陪笑道。
“冯公公辛苦,请一定把李选侍服侍好,我们可都等着讨王爷的喜酒喝。”
魏广德笑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