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 排行 记录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第1880章 汉中奇迹,耕三余一

第1880章 汉中奇迹,耕三余一(2 / 2)

上一页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官道桃花缘太古神王我的极品老婆他的羽毛使用法温柔潮汐[先婚后爱]女政府办主任九皇子:开局推到女皇妃修真界幼崽求生指南天医凤九我哭了,我装的[电竞]

崇祯摆了摆手,疑惑道:“你们怎么会在这里?又怎么知道朕来这边了?”

韩癀和宋应星两人对视了一眼,韩癀低声道:“陛下,在正月底的时候,三边总督傅宗龙和陕西布政司左布政使郑崇俭两人联合给陛下上了一份‘耕三余一’奏疏,

袁阁老就召集了内阁六部尚书和农业研究院的诸位官员以及火器研究院的徐院长等人进行了商讨,一致认为是可以一试的,

于是臣和宋院长就昼夜兼程到了陕西这边,宋院长负责农业研究院,在这方面是行家,他来这边主持技术上事儿。

臣有三项内容,一是负计划中的责协调各方事情;

二是调查陕西河南等地的旱灾情况,以确定能在第一时间赈灾和主持赈灾一应事宜。

三则是代替三边总督傅宗龙镇守陕西,他去了张掖(甘肃镇驻地)坐镇,以防叶尔羌汗国、吐鲁番突然进攻。

而陕西左布政使郑崇俭则既负责整个陕西的政务,还要负责张掖那边的补给,无暇分身,所以,经商议,就让臣前来。”

“至于说为什么知道陛下的行踪,一是成都那边因为乌斯藏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我们也听说了,算算时间应该是到这边了。

二是陛下一路肯定听说了汉中平原的事儿,那肯定会来看看的。

且陛下要去西安,为了安全着想,李指挥使他们肯定不会让您走陈仓道,而是在其余四路选择一个,那么武侯镇就是起点。

三是路引,虽然做了处理,但结合前两点臣等就判断可能是陛下銮驾到了,这才立刻赶来见驾。”

“原来如此。”

崇祯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韩癀的心思缜密,同时也对内阁的这种安排很是认同。

有一位内阁大臣坐镇大旱中心区,既能震慑心怀不轨之人,也能应对突发情况,更能给百姓信心。

“耕三余一是什么意思?”

“回陛下,就是集合汉中全力耕作三年,为陕西争取一年的口粮。”

韩癀立刻回应,而后低声道:“《管子》一书有言: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

贾谊亦称: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于是常平仓就出现了,意在储粮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后又有人写了《储粮备荒》一文,夫天地之大计,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虽涔旱灾害之殃,民莫困穷流亡也。

大致的意思就是说,耕作三年就能储备一年的粮食……朝廷要储备足够灾荒之时九年所需的粮食,不足九年就是不足、不足六年就是困难、不足三年就是穷困缺乏。

别说九年了,三年都是难上加难了,更别提陕西大旱已经八九年之久了,储粮更是不现实。

于是陕西这边就想出了个办法,集合整个汉中之力,耕作汉中平原,耕作三年时间产出满足陕西百姓三年所需的粮食外,还要再存一年的粮食。

当然了,这里的满足的标准就是人均八斗到一石之间,具体的按照产出均算。

若是平日里,这种想法绝对是实现不了的,因为每家都有自己的耕地要种,一家三口亩产两石也能出三十石,绝对满足所需了。

现在只有三石,差了十倍,他们自然是不会同意的。

但现在连年大旱,都没有耕作的条件,尤其远离河流和地势高的地方,根本就没法耕种,现在官府组织、保证人均一石,这就是救命的粮食。”

说到这里,韩癀指着接天连地的稻田:“这就是我们努力半年的成果,万幸百姓们相信我们。”

看着韩癀满眼的感慨,李若涟忍不住道:“韩阁老,您说的道理我们都懂,可这是怎么实现的?”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

宋应星接过了话,看着李若涟:“李指挥使,我问你一个问题吧!”

上一页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新书推荐: 三国:乱世枭雄,建立最强王朝三国:让你救关羽,没让你灭孙权重生大明1635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大明抄家王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镇国世子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