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 排行 记录
首页 > 历史军事 > 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第235章 谁的错?

第235章 谁的错?(1 / 2)

上一章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市长大人宿命之环蛊真人大王饶命诡秘之主一醉经年神秘复苏轮回乐园离婚之前没教养

哈密是西域诸多势力中最早投靠大明的一个,且作为大明西北边防和丝绸之路的咽喉重镇,朝廷对其一直格外关照。

尤其是嘉靖决定收取西域之后,对其的扶持力度,更是直线飙升……

如今的西域,比之永乐朝那会儿,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与小家伙预想中关外,有着本质区别。

小家伙一边吃着葡萄干,一边与李青四处游逛,逐渐多了些亲近之感。

无他,这里百姓的生活方式,与大明关内的区别并不大,准确说,与关内少数民族和汉民族的区别差不多。

原来关外的人也不是茹毛饮血啊……朱翊钧心里想着,大眼睛满是新奇。

“想什么呢?”

“啊,没什么。”小家伙把手里剩下的葡萄干一把塞进口中,拍拍小手道,“先生,我发现这西域的百姓,除了鼻梁稍稍挺一些,眉毛稍稍浓一些……嗯…,好像跟关内的百姓没有太大的区别呀。”

李青好笑道:“都是两只眼睛一张嘴,能有什么区别?”

“……照你这么说,猪牛马羊哪个不是两只眼睛一张嘴?”

“嘿?抬杠是吧?”

“哎呀,不是啦,我是说……感觉,”小东西有点词穷,比划了好一会儿,还是没想到新词儿,只好道,“就是,感觉,你能懂吗?”

李青失笑道:“可你知你这‘感觉’是什么?”

朱翊钧茫然:“什么?”

“文化。”李青说道,“是文化趋于一致,才让你有了这样的感觉。”

“这样么……”小家伙想了想,也没想出其他的解释,点点头道,“这么说,吐鲁番、叶尔羌,也差不多了?”

李青白眼道:“想多了,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为啥啊?”

“哈密归顺大明都多久了?吐鲁番、叶尔羌才归顺大明多久?”李青轻叹道,“没有几代人的努力,没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归属感。”

朱翊钧轻轻点头,随即嘻嘻笑道:“对先生来说,几代人算什么?”

李青只是瞧了他一眼,接着,看向远方的夕阳。

小家伙挠挠头,也看向夕阳……

过了会儿,

“先生,这边的夕阳好像有点大诶。”

“……”

“先生,这边的天,黑的好像有点晚诶,这离亥时也没多久了,夕阳都还在呢。”

“……”

“先生,我惹到你了吗?”

小山坡上,一大一小沐浴着夕阳余晖,大的暮色沉沉,小的叽叽喳喳……

……

二人在哈密卫待了月余,于十月初,赶至吐鲁番。

嗯,这里的葡萄干更好吃一些……这是小家伙的第一印象。

吐鲁番的上一任忠明王已故去,如今的忠明王正是当初带李青去清真寺的王子。

时隔多年再来,这里的变化不可谓不大。

朝廷的钱粮援助、大开互市,让这里一潭死水的经济有了一定活力,如今虽谈不上脱胎换骨,可较之当初,却多了一丝生气。

二人在忠明王府邸休息了两日,李青便带上小家伙又开始了游逛,好让其充分体验不一样的风情……

清真寺。

李青又见到了那位阿訇,这么多年过去,阿訇竟然还健在,李青多少是有些震惊的,如此长寿之人,可真不多见。

阿訇更震惊。

这么多年过去,这位大明的永青侯不仅健在且一如当初,简直闻所未闻。

转念思及,这位神人已然超脱了人类范畴,又释然了。

阿訇形如枯槁,行动不便,却并未糊涂,头脑依旧清晰,思路依旧灵活……

二人聊过往,聊当下……

从宗教信仰到政治民情,再到这些年的变化……

最后,才聊到农奴的问题。

李青:“这许多年过去,阿訇还不相信大明吗?”

阿訇默然叹息:“难啊。”

“当然难,不过,总要尝试着改变不是吗?”李青微笑道,“中原有句古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阿訇德高望重,又如此高寿,你若能站出来说上两句……可比我这个永青侯好使多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小家伙悄悄瞥了李青一眼,心道:“先生莫不是在点我?”

阿訇苦笑道:“永青侯过谦了。”

顿了下,“没有外部压力,只寄期望内部自主革新千难万难,既得利益者不愿,民众亦不愿,上上下下早都习惯了……”

阿訇叹了口气,看向李青,道:“如永青侯真想改变这里,还是要以大明朝廷权威,大明皇帝的意志,没有强硬手段,几乎没可能。”

李青颔首:“这个我会做的,不过现在这个时机并不合适,大明的好还未真正深入人心,汉文化的风,也没有真正吹进来。”

阿訇陷入沉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新书推荐: 饥荒年:上山打猎带娇妻粱肉满仓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重生北宋之我师兄岳飞隋唐:十倍吕布战力,杀穿高句丽红楼大官人北军悍卒我,大明天子,打钱!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风起宁古塔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