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些人撤下去的时候,小李将军拔出了自己的佩刀,命令手下的军队牵着自己的战马站成两排,向这些为大唐帝国作出贡献的人致敬。
这也是大唐军队的一个传统,当你到某个地方换防的时候,首先要看到的就是前面军队在这里的努力。
人家仅有区区五百人顶住了四千军队一天的进攻,虽然周边的人很快过来支援了,但这个损失也已经超过一半了。
对于这些士兵来说,他们的确是大唐帝国最为优秀的士兵,给敌人造成了十倍的损失,并且保住了我们的战略目标。里面还有大量的各类武器装备和粮食之类的补给品,并没有让敌人抢走,当然他们也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如果要是自己守不住的话,那就会用炸药把这些东西全部炸掉,即便毁掉也不能够让敌人带走,这是所有大唐士兵都明白的一个道理。
拜占庭帝国自从跟我们打仗开始,国内的各类资源就极其缺乏,如果要是让他们得到这些资源的话,很有可能会让很多军队焕发青春,所以我们的损失不要紧,损失了之后我们还可以从别的地方补充,但绝对不能够让拜占庭帝国的人得到这批资源。
早先李成义就给手下的人说过了我们的资源来的可以说是非常容易,即便是从遥远的国内给我们运过来,对我们来说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可是拜占庭帝国这边就不一样了。
因为他们国内最好的一块地皮被我们给侵占了,种植出来的粮食不可能再交到他们的手上,所以他们很大一部分老百姓都要跟我们购买粮食,这也是我们驻扎在这里的军队,不需要军费的一个原因。
他们的军队筹措军粮的时候,那就需要花费更高的价钱,如果要是有人不愿意的话,大可以喝空气就行了,当然喝空气如果要是能够让你的肚子饱的话,估计所有的人都会这么做,这也轮不到你们。
因为拜占庭帝国的后勤储备困难,所以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我们的一些运粮队伍遭到侵犯,为的可能就是抢劫,这批粮食在他们那些人看来人命是不值钱的,拜占庭帝国的老百姓多的是,但是银子却没有那么多,在这种情况下,宁愿损失大批的人,也不能够损失大批的银子。
拿着钱给大唐帝国购买粮食,也有可能会买不来的,大唐帝国的人又不是傻子,两国马上就要开战了,人家如果要是把粮食卖给你的话,那不等于资敌了吗?
所以当李成义下达命令的时候,拜占庭帝国的人就开始走另外一条路子了,既然沿途运输队已经没有机会了,那我们就攻占大唐在周围的一些兵站,大型兵站,我们自然是没有那个能力的,驻扎人员超过五千人,而且拥有各类重型武器。如果要是你没有几万人的话,过去之后就是给人家送菜的。
所以他们把目标盯在了中小型兵站的身上,小型兵站只有一百五十人,里面的物资装备十分有限。而且一旦要是打不过的话,这些人会立刻上马逃窜附近,大约五十里到一百里左右就有他们的另外一个兵站。这些人逃窜的时候也肯定会把其他的物资都给烧毁,绝不可能会留给你们的。
所以拜占庭帝国的人经过商量之后,他们把目标定在了有五百人的中型兵站身上,这里的人数适中,一般不会选择后退,都会选择和他们死战到底,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没毛病的,但他们高估了自己的战斗力,低估了大唐士兵的战斗力,损失了两千多人,还没有拿下这里。
当时负责进攻的拜占庭帝国将军非常愤怒的嘶吼着,同时也在发泄着心中的不满,明明是两个大洲的大国,都算是一个权威的统领者,可为什么失败的只有我们的五千多人进攻一个只有五百人的兵站,最后损失过半。还没有得到任何好东西,如果要是传出去的话,拜占庭帝国的人还有信心来打这场战争吗?
当然这个消息是不能够传出去的,可不管他们的心里想的是什么,现在已经是这样的结果了,他们都必须得老老实实的看着,不管他们的心中想做什么事情都要把这件事情给做好才行,如果要是做不好这件事情的话,到最后会有人找他们的麻烦的。
在很多人的眼里,他们其实是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要是他们做这些事情做得不够好的话,那么在未来的一些日子里会有人来找他们的麻烦的,这些人应该先把自己的漏洞给解决了,然后再去找大唐帝国的麻烦。在你们没有做清楚这些事儿之前,恐怕是无法解决的。
在很多人的眼里,他们认为大唐帝国就不应该到这个地方来,其实拜占庭帝国的人有这样的想法,没毛病。李象当初对拜占庭帝国开战,就是因为有一个潜在的对手。
其实仔细的想起来,李象的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跟的,但是开战之后,大唐帝国在战场上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补充,比自己的军费开支要多得多,所以国内一些好战分子立刻就站起来支持了,没有任何一个事情能够跟战争相比。因为这种事情所获得的物资和钱财实在是太多了。
大唐帝国在快速的对外扩张当中,国库的花销也是十分巨大的,所以得需要一个方式进行补充。战争就是最好的一种补充方式,不管你们这些人心中想的是什么,只要是我们能够在这方面快速的进行开战,并且不把战争的时间拉长,那我们就能够把战场当做一个养粪池,缺少养分的时候就到这里来喝点。最后我们也能够渡过难关,当然最苦的就是所在国的老百姓了,他们被当作了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