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一早,孙山拿起文书,拿起地契,准备到县城办理手续。
孙二叔和孙三叔听到今后不需要再去服役和交田税,喜得找不到东西南北。
孙二叔和孙二婶拿了两只鸡过来,说给孙山炖汤吃,补一补。
至于孙三叔和孙三婶好话不要钱地一顿输出,最后孙山一根毛都得不到。
口惠而实不至。
孙山无奈地笑了笑,在孙三叔和孙三婶的谄媚中搭上孙伯民的牛车,慢慢地走出孙家村,走向黄阳县。
孙山想了一下说:“阿爹,不如我们在黄阳县买个小院子,这么一来赶不及回家,也有地方落脚,不用找亲戚借住。”
这些天孙山到县城找洪秀才或者黄秀才探讨学问,住所不固定。
不是洪秀才家,就是立夏家又或者谷雨家,总觉得不方便。
有时候他们太热情了,弄得孙山想找客栈住。
但如果被人看到他住客栈都不住亲戚家,肯定惊起一片闲话。
闲话中不是孙山有问题,就是亲戚有问题。
哎,人言可畏,特别是黄阳县那么小的地方,10个人中就能听说1个人,闲话异常地快速流传。
孙伯民皱着眉头,想了一下说:“我跟你阿娘想到广州府买房,将来希望你能到府城干活。毕竟府城比黄阳县好多了。如果在黄阳县买房,怕不够钱到府城买。”
孙伯民和苏氏也不知道广州府的房价怎样,但听明哥儿和庆哥儿说很贵,他们干活那么久都买不起,只能一直住在孙大姑的院子里。
孙二婶和孙子孙女这次没有跟着落府城,一来是想替庆哥儿相看姑娘,二来是扩建房子。
明哥儿这些年赚了些钱,想多建几间房子,将来分家了就不会拥挤了。
至于庆哥儿刚出师不久,赚不了几分。
孙二叔和孙二婶打算出钱再多建几间,两兄弟分家,成亲后,就有房子留给子孙了。
在外人看来孙二叔这一房过得相当好,两个儿子在府城干活,闺女又嫁到府城。
实际每家每户都有烦恼,孙二叔和孙二婶也要未雨绸缪。
孙伯民和苏氏看到明哥儿干活干了那么多年,还买不起房子,想着府城的房子肯定很贵。
他们两夫妻准备省吃俭用,慢慢存,等山子到了成亲的年纪,或许能在府城买房。
孙山鼻子酸酸地说:“阿爹,我们不一定要在府城买房,我将来在哪里干活都不知道呢?或许我能考上举人,考上进士,到外地做官呢。何况等我考上举人和进士,我自己也能买房,不需要你们的钱。”
孙伯民还未等孙山说完,立即反驳:“怎么不需要阿爹阿娘的钱,就算当官了。也需要阿爹阿娘的钱。阿爹阿娘的钱不给你给谁。”
孙山愣了愣,不知道孙伯民为什么那么激动。
随后想到前世一些老人害怕儿女嫌弃他们老了,不中用了,没有价值了,就会表现到处找活干,想找自己的存在感,以及儿女对他们的需求感。
或许孙伯民和苏氏害怕孙山将来嫌弃他们两个老了,不再需要他们了,才表现的那么激动。
孙山安抚地说:“阿爹,我这不是怕你跟阿娘没钱用吗,如果你肯给我,我肯定需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