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想到这么快消息就传到了大唐各地。陛下放心,只有蒸汽收割机,那些乡绅地主暂时不敢开除佃户。”庆修道。
收割不过是精耕细作的最后一步而已,哪怕他再推出蒸汽翻地和播种机,从播种到收割中间的定期除草、灌溉、施肥等等,依旧需要大量人力。
直到他将整个农业体系全部推进工业化,那些乡绅地主才能雇佣少量的人,来管理大量土地。
如今的局面虽出乎庆修意料,但他暂时不是很担心,暂时闹不出大篓子。
李二狐疑地盯着庆修,“你是不是已经有其他新农具的想法了?”
庆修也不隐瞒,大大方方地承认了。他大概告诉了李二,后面的蒸汽播种机、翻地推土机,还有一整套的灌溉系统等等。
把李二听得满脸纠结,坐都坐不住,起身在御案后来回走了几圈,又迈下帝阶,徘徊不定。
“按你所说,以后一个人,就能将家里所有农活搞定,这等好用的农具不用着实浪费,用了的话,这满大唐的佃户怕是都要成流民了。”
用也不是,不用又可惜。
庆修这小子,还真是给他抛了一个大难题!
比起李二的纠结迟疑,庆修神情淡定,仿佛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事实上,本来也不是大问题。
都说国以农为本,国以粮为本。生产力低下时候,首要是全力满足粮食需要,大唐百姓无论是自己有地的农户,还是无地租用地主的田地的佃户,最先想到的活计就是种地。
因为他们不全部去种地,就会没有粮食吃。
当十个人耕种,就能填饱百人、千人,甚至更多人肚子,就注定了有一批人不得不离开田地。
率先受到冲击的,毫无疑问是自己没有田地,只能租地的佃户。
大唐的佃户不少,哪怕李二极力避免,先是实行均田制,后来庆修又完善了田制,依然没法杜绝乡绅地主的土地兼并。
不断有农户因各种原因,主动或被迫卖掉自己的地,转而成为乡绅地主的佃户。
这么大一批人,如果没法租地耕种了,放在以前的大唐,那就相当于没了活计,只能四处流窜寻找生机。
往往不是被饿死,就是成了流民。
可是,现在大唐的工坊越来越多。等各行各业都有工坊,都要雇佣人时候,佃户没有地耕种,也可以转而进入各个工坊,乃至于未来的工厂干活,挣到足以活下去,甚至过得更好的银两。
庆修没有过多解释,只提了提,“陛下,工坊需要雇佣大量的人。”
他只提了这一点,李二立刻想通其中关节,顿时豁然开朗,抚掌大笑。
“哈哈哈,是了,是朕想得窄了,佃户没了租来的田地,他们也可以不再耕种,转而受雇佣进工坊。”
“不过,大唐佃户人数众多,怕是工坊能容纳下的人有限,依然有不少人会因此难以生存。”
庆修摇头,“等工坊发展起来,到时候哪哪都需要人,哪怕没法囊括所有失地的佃户,剩下的人也不会很多。”
笑话,如今大唐的国土可不比后世华夏小,而后世华夏有多少人?如今大唐才多少人?
中原地区的工坊不够容纳他们,那就带人去开发辽东、朔方、云中、西域,乃至岭南等地。
庆修还担心劳动力不够多呢。
唯一问题是,这些都需要时间。佃户转为受雇佣的工人需要时间,工坊发展,偏远地方开发,工业化进一步发展,都需要时间。
所以他才限制了蒸汽收割机消息的扩散,只局限在长安,甚至是普通百姓之间。给大唐各行各业和佃户留足时间去转变。
只要一步步来,没有一下子将佃户现在的生存方式冲垮,就能避免出现历史上,西方工业化期间,出现大量失业游民的情况。
李二拧了下眉头,仍然有些担心。然而他抬头看到庆修一脸淡定,莫名觉得他担心的事,好像不是什么大事。
罢了罢了,既然庆修不担心,想必是有解决办法。况且离那会还早着,与其忧心未来情况,不如先将现在的问题解决掉。
他问道:“这蒸汽收割机你打算怎么处理?只在长安用?”
“当然不是,这多浪费啊,蒸汽收割机这等好用的东西,自然要让大唐的百姓都能用上。”庆修理所当然地道。
他费那么大力气弄出来的蒸汽收割机,就解放长安的劳动力?怎么可能!
庆修清楚李二担心什么,他将得知蒸汽收割机被传得沸沸扬扬的消息后,就想好的解决办法娓娓道来。
“只要陛下下令,要求各州刺史,各县县令,蒸汽收割机优先租用给百姓,只有进行耕种的人,也就是有田地的农户,和租用田地的佃户可以申请租用外,其余人不能租用即可。”
“再按照申请租用的百姓的田地大小,规定租用的时间,除非乡绅地主和当地刺史或县令勾结,不然他们就不敢轻易开除任何一个佃户。”
且不说一个蒸汽收割机,只能解决掉秋收问题,其他耕种依然需要大量佃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开除佃户的话,乡绅地主想要租用蒸汽收割机也没办法租用。
若是贿赂刺史和县令,试图走后门,只稍一查就能查得一清二楚。
蒸汽收割机在哪里用了,用了多久,只要有眼睛的百姓都能知道,任他们怎么想办法也没法隐藏。
庆修和李二仔细商议了一些细节部分,等到次日朝会上,他们又将其拿出来给朝臣们讨论,力图杜绝任何可以钻空子的地方。
反正今年秋收剩下的时间,他们顶多也只能再建造一辆蒸汽收割机。真正要让大唐普及蒸汽收割机,只能等明年了。
他们可以慢慢完善这个方案。
李二暂时没有将这个政令传下去,他和庆修计划等明年秋收前,足够的蒸汽收割机运到了各个州府后,再将政令一并传达。
但是那些乡绅地主能够派人来长安打探消息,李二这个尚未下传,但是已经在朝会上拿出来、朝中文武百官皆知的政令,自然而然通过各种消息渠道,传到了他们耳中。
“这……这是一点机会也没给我们啊!”
不少乡绅地主一阵泄气,他们再不满,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暂且放弃了之间的念头。
……
长安和多地州府因为蒸汽收割机闹得沸沸扬扬时,这股热闹没有传到程咬金和庆如鸢,以及樊梨花耳朵里。
他们仨这会正忙着。
半山腰的山匪山寨里,程咬金手里板斧挥舞得虎虎生风,嘴上大喝一声,斧头“咔擦”一下,将这伙山匪的三当家的脑袋差点劈成了两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