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开源
ps:有人质疑前面吴王的称呼,老五在洪武十一年之前都是封的吴王,后来才改成了周王,所以叫吴王没有任何问题。史料记载的是这样,我前面也写错了。
“别,我可不是你爹,你爹是我哥。”朱棡摆手,赶忙否认。
朱棣也乐呵呵的笑道:“大侄子,这儿没外人,叫叔就行。”
大侄子,我去你的大侄子!
李景隆本想硬气一下,抬头便看到朱棡笑意盈盈的眼神。
他此时好生后悔,前年为什么要带晋王去醉梦楼里潇洒。
还美名其曰采风。
采的什么风。
见李景隆憋屈的表情,众人也哈哈大笑起来。
李景隆来了之后,倒是了解了一桩朱棡的烦心事,他不想跟那些商贾打交道,这些人太奸诈,自己不够狠毒啊。
朱棡想起这事就止不住叹气。
自己这该死的温柔。
这事还是让李景隆去吧。
安置接近尾声,草原人也开始过起了正常的日子,虽然还有很多人不习惯,但已经没有多少人在正面的抵触大明的管制。
源源不断的无烟煤跟各种物资朝着集宁搬来。
除了两万边军,刘惟俊还从太原周边调集了六千匠籍的劳力前来修建城池设置。
似乎一切都欣欣向荣。
但朱棡之中,这个繁华只是表面,一切都是源于自己的钱包还撑得住。七十万贯如今只剩下三十万,已经有几十万的钱财花了出去,虽然还在自己钱包里,但迟早都要交付到劳工和材料成本上面的。
“牧民如今还有多少羊?”
朱棡问道铁铉。
铁铉连迟疑都没有迟疑,径直道:“四个区合计有三万多头,他们在墨月城的时候吃了不少。”
朱棡愣了下。
“羊毛呢?”
“应该各家都自己有所保存吧。”铁铉道。
朱棡给了一旁的张玉一个眼神,张玉立即下去询问此事。好在这些蒙古人也不傻,羊毛是过冬的好东西,几乎家家户户都留有一两百斤,用麻袋捆着。
这么说来,这些牧民就有近三十万斤羊毛了?
“那迁徙的时候怎么看他们走的那么轻松?”铁铉有些震撼。
朱棡笑道:“是我们小看了游牧民族了,相比较于汉人生活物资的繁重,游牧百姓多数是马背上讨生活的,他们的迁徙能力,是汉人难以企及的。”
有羊毛那就好办了。
朱棡从系统里换了一个手摇的羊毛纺车,这个机器可以将羊毛经过抛散、梳毛、纺线、捻线,最终成为羊毛线。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蒙古人是如何御寒的,他们是将羊皮带着毛制作成皮袄,软化内里的羊皮以达到可以做成衣服的软硬程度。这在古代被称之为皮子,也是蒙古人最常交易的货物品种,深受汉人的喜爱。
在明清两朝,基本上北方和南方的货物贸易都是靠着这些皮子做支撑产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