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这句话说得太对了,家业衰落的时候,怕的不仅仅是那种无所事事的庸碌之辈,更怕是李晔这种压根没能力却还打算力挽狂澜,结果把最后一点家业全部败光的人。】
【隋文帝杨坚:这么说起来,李晔和朕那个逆子杨广其实还挺像的,不过杨广那逆子能败的家业比李晔雄厚太多了。】
【唐高祖李渊:……】
【宋太祖赵匡胤:晚唐的皇帝就是这样的,一个比一个奇葩。唐懿宗、唐僖宗再到这个李晔,父子三人你看哪里有一个正常的?全都是败家子!】
【明太祖朱元璋:这大唐的帝王教育明显出了问题嘛,教出来的这一个个都是什么玩意?】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帝王教育还得看大清,你看大清的皇帝最基本的权术都还是有的。】
【宋太祖赵匡胤:你可拉倒吧,乾隆咱们就先不说了,你大清的那个咸丰是人啊?猪脑子一个好吧。】
……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讨伐李茂贞失败,眼睁睁地看着杜让能等人死在自己面前,的确刺痛和警醒了李晔。】
【在接下来将近三年的时间里,李晔并未继续和其他节度使发生冲突,而是努力地治理长安,想要让朝廷麾下的军队变得更加强悍。】
李晔痛定思痛,对着群臣道:
“朕觉得之前朝廷之所以屡次受辱于杨复恭、李克用、李茂贞等人,主要还是因为军队实在是太孱弱了。”
“大唐以武立国,李唐皇族之中有不少人和朕一样热血尚存。”
“就由他们来负责领兵吧!”
于是李晔一口气提拔了大唐十五个宗室诸王,让他们各自率领一千到三千不等的军队。
为啥会有十五个这么多呢?
因为李晔也担心这些大唐宗王们若是掌握了一支大军后会发动政变直接篡位。
三年时间过去,宗王们对军队的训练也算是有模有样,李晔每个月也都会去巡视一番军营,渐渐地又有了一些信心。
之前都说要训练几年才有战斗力,这都三年了,总没毛病了吧?
便在此时,一件事情的爆发,让大唐朝廷再度卷入了旋涡之中。
占据晋西南的河中节度使王从盈死了。
王从盈的死本来是不关大唐朝廷什么事的。
这年头谁家节度使死了都是传位给儿子,儿子只需要上奏朝廷假模假样地送点钱粮税赋,朝廷也就理所当然地承认这个儿子接替老爹的节度使职位了。
但偏偏河中节度使这个职位还不一样。
上一任河中节度使是王重荣,王重荣被牙将常行儒杀掉后,朝廷又支持王重荣的哥哥王从盈杀掉了常行儒,接任河中节度使。
等王从盈死后,问题就出现了。
王重荣的儿子王珂认为河中节度使本来就是我爹传给我的,只不过因为常行儒造反,最后给大伯王从盈捡漏。
现在大伯王从盈死了,那节度使的位置就应该重新还给我王珂。
但很显然,王从盈的儿子王珙并不这么想。
你爹当年就是没用才被常行儒杀掉的,是我爹把河中节度使重新夺回来的。
我爹的河中节度使死了就应该给我,凭什么给你王珂?
于是这对老爹都当过河中节度使的堂兄弟,为了这个职位展开了激烈争斗。
偏偏两人的实力还都半斤八两,谁也斗不过谁。
于是,本来对这个节度使职位没有任何影响力的大唐朝廷,反而成为了此事至关重要的裁决者。
大唐朝廷的实力虽然是已经废了,但毕竟还是天下节度使承认的共主。
反正王珂、王珙都是王家的,任命谁当节度使也不算旁落,大部分节度使便上奏表示朝廷应该做出裁决。
李晔对此很是高兴,对着几名宰相笑道:
“各位,振兴大唐朝廷威望的机会这不就来了?”
但很快李晔就发现,这可不是什么机会,而是一个大麻烦!
王珂、王珙两人为了争夺这个节度使的位置,都积极在节度使之中寻找盟友。
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镇国节度使韩建三人和上一任节度使王从盈交好,此刻他们自然旗帜鲜明地支持王从盈的儿子王珙。
但王珂这边的支持者虽然只有一个,名气却也不差。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
李克用当年在平定黄巢之乱时就和王珂的老爹王重荣并肩作战,结为好友。
然后李克用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王重荣的儿子王珂。
正是因为有李克用这个强悍的老丈人支持,王珂才敢站出来争夺河中节度使的职位。
这下子,李晔这个大唐皇帝瞬间头皮发麻。
一边是公认的天下第一强藩李克用。
另外一边是近在咫尺的三镇,其中还有一个三年前逼着李晔杀掉了宰相、大宦官的李茂贞。
更让李晔无奈的是,李克用、李茂贞这两个家伙都曾经打败过大唐朝廷官军,兵临长安城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怎么选?
无论选谁,看起来都特么是一个送命题啊。
李晔召集诸多大唐朝廷重臣商议。
“诸位卿家,你们说该怎么办?”
大臣们也是众说纷纭。
“陛下,还是应该立王珂,他老丈人是李克用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