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幽州。
几千辆满载粮秣的大车,在民夫的驱赶下,如长龙般浩浩荡荡地朝着幽州城的方向行进。
沧州前线战事正酣,大军每日消耗的粮草数目巨大。
大乾各州府筹措的粮草沿着各处官道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幽州,而后转运到前线。
在运粮队伍的中央,几名大乾龙骧军的将领正策马缓缓而行。
领头的乃是大乾龙骧军的一名有正式官身的指挥使。
龙骧军以前是守卫帝京的皇帝亲军之一,深得皇帝宠信。
其身份地位,远高于各路兵马。
然而近两年,皇帝赵瀚却大肆扩编禁卫军。
无论是钱粮还是军械,都优先供应禁卫军。
龙骧军依然是天子亲军之一。
可他们比起如日中天的禁卫军而言,颇有一些受冷落。
这一次朝廷调遣大军征讨曹风,禁卫军乃是讨伐的主力。
大乾皇帝赵瀚也派遣了龙骧军、青州军等参战。
可是禁卫军出身的主帅石涛没有让龙骧军到一线去与讨逆军厮杀。
对龙骧军这一支军队颇有一些排挤的意思。
他打着照顾龙骧军的名义,让他们负责押运粮草。
这粮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比起一线战阵厮杀而言,立功的机会也变得渺茫起来。
眼看着禁卫军在前线攻城拔寨,一路打到了沧州城。
龙骧军的这些人却在后边和大量的民夫厮混在一起押送粮草。
这让满腔热血,想着此番争一份军功的龙骧军将士都憋屈不已。
可主帅石涛出身禁卫军,人家不让他们到前边去,他们也不敢违令。
明眼人都知道。
石涛这是担心他们龙骧军这些人去了战场,抢了禁卫军的风头。
现在石涛这么安排,那是一点功劳都不想分润给龙骧军。
车轮滚滚,浩浩荡荡的车队绵延十多里地。
这是朝廷大军的军粮。
没有哪个不长眼的山匪流寇敢打军粮的主意
所以这押送粮草的差事很轻松。
除了每天赶路就是赶路。
龙骧军指挥使骑在马背上,与几名属下的军官缓缓而行,谈论着当前的战事。
“指挥使大人。”
“有小道消息说,禁卫军在沧州城下进攻受挫,一战就折损八九千人。”
“您消息灵通,不知道此事是否和谣传的那般,当真损失如此之大。”
一名龙骧军的队官嘴里咬着一根茅草,朝着龙骧军指挥使打听情况。
指挥使看了一眼左右,这才压低声音开口:“自然是真的。”
几名属下都多多少少听说了一些传闻。
现在得到指挥使的确认,心里也吃惊不已。
这一仗损失八九千人,那可是少有的败仗了。
要是搁往日。
朝廷早就下旨问罪了。
可这一次却没有半点动静,只有听到一些传言。
这让他们也很疑惑。
“我有亲戚在兵部当差。”
龙骧军指挥使道:“前两日他特派人捎来口信,告知了我此事。”
“石涛这位大将军在沧州城下吃了这么大的败仗,想要瞒报此事。”
“可禁卫军中有人看不惯石涛,已经暗地里上了秘折。”
“听说皇上知晓后,震怒不已!”
“要不是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这石涛已经被撤换了。”
“如今朝廷没有动静,那都是为了避免动摇军心,所以才将战败的消息压下来了。”
“我那亲戚说,这曹风的讨逆军战力颇强,禁卫军都吃了这么大的亏。”
“这一次平叛,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要我小心行事,押送粮草就是了,不要冒冒失失地请战到前边去冲杀。”
几名队官知晓他们指挥使大人出身大族,消息灵通。
对于他的话深信不疑。
“依我看,禁卫军这一次吃了这么大的败仗,实在是活该!”
一名队官愤愤不平地说:“这两年他们的确是立下不少功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