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舟能坐上副局长位置,除了其自身能力和平衡大局,祁同伟的推动也同样至关重要。
在祁同伟看来,顾舟就像柄开了锋的利刃——办案时锋芒毕露,结案后却要小心归鞘。
在山河集团一案中,他展现出了敏锐的嗅觉和果决的执行力。
明知会得罪常务副局长朱勇,可还是义无反顾地追查到底;
在妻子遇害后,更是将悲痛化为力量,把山河集团、朱勇、以及动手的大头一伙连根拔起。
这种不顾一切的狠劲,让得祁同伟是既欣赏又忌惮。
“此人可用,但是得需慎用。”这是祁同伟对顾舟的最终定论。
官阶十三级,想要走到高处,手上既需要有守城之臣,也需要有开路之将。前者忠心稳重,可托付大事;后者锐意进取,披荆斩棘。
而祁同伟要做的,就是让顾舟这把利刃既能劈得开荆棘,又要伤不到执刃之人。
......
事实上顾舟也确实当得起祁同伟的认可。
在经过短暂的伤痛期后迅速投入回工作当中来,不单给系列案件做了很好的收尾,同时也完成了相应的总结
只见他拿起早就准备好文稿,按序说道:“祁书记,还有在场的各位领导、同事。”
“山河集团之所以能给受骗老人们灌下‘迷魂汤’,哄得他们深信不疑,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他们抓牢了老人的情感依赖与认知协调。”
“在现今社会,有许多空巢老人长期处于情感荒漠之中。而山河集团的业务员最基础的培训就是亲情营销,通过‘认干爹’、‘喊干妈’等手段,提供了很多亲生子女都给不到情绪价值和陪伴感。这种深层次的情感联结,使得老人不仅在财务上舍得投入,更在情感上深度绑定。”
“而骗局被揭穿,承认被骗就等于否定了这段他们极为珍视的亲情,承认自己情感的失败与愚蠢。所以他们宁愿选择相信山河集团只是遇上了暂时性的困难,是外界在打压好企业。”
“第二点,我将它称之为信息茧房和从众压力。”
“山河集团的骗子们通过建立封闭的微信群、组织线下集体活动,为老人们搭建一个个信息高度同质化的‘茧房’。在这个圈子里,每天充斥着‘成功案例’、‘分红报喜’和对公司光明前景的鼓吹。
任何质疑的声音都会迅速被淹没,持不同意见者会被孤立。
长期的群体催眠和从众压力,使得个体独立思考能力退化,最终形成集体盲从。”
“这点和早些时候的非法传销非常类似。”
“第三点, 沉没成本与侥幸心理。”
“老人们投入的往往是毕生积蓄,这笔沉没成本过于巨大,以至于他们无法承受现实。于是他们内心深处会滋生一种侥幸心理,宁愿相信骗子编织的黎明前的黑暗、上市后将获得百倍回报等谎言,也不愿面对残酷的真相,因为这几乎是他们唯一的、脆弱的精神支柱。”
“我的分析完了,请祁书记和各位领导指正。”
......
顾舟的能力确实当得起祁同伟的认可,分析出来的三点可谓鞭辟入里,完完全全地将山河集团之所以能形成骗局,甚至让受害者帮着隐瞒的理由分析的淋漓尽致。
但又不得不说,顾舟在大局观、为官处事上还是差了些许的。
要知道这可是在公安厅政法线的专项行动会啊!
可不是让你单独给祁厅长提交考试答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