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桌上,三牲五谷堆积如山。
最引人注目的是正中那尊青铜大鼎,相传是御赐之物,鼎内香火千年未绝。
"启户——"司仪高唱。
祠堂三重门缓缓打开,露出里面层层叠叠的祖宗牌位。
每一层牌位前,都对应摆放着一面支祠旗帜,象征着天下林氏同根同源。
主祭人正是林正宏,虽已年过七旬,但身姿挺拔,眉宇间仍可见当年的威仪。
林正宏是一名全国有名的书法大家,而他的弟弟是南江省前组织部长林正源。
当林正宏念诵祭文时,各支祠代表依次上前,将手中的旗帜在祖宗牌位前挥舞三下,以示认祖归宗。
这个环节将祭典推向高潮,在场数万族人无不动容。
林向东站在林祥源身侧,目光扫过在场众人。
他认出不少熟悉的面孔。
有本地知名企业家,也有在政府部门任职的要员。
上辈子,他也多次在类似的场合见到林正源,但那时林向东已年近四十。
即便林向东捐款数百万,却换不来对方客气的寒暄。
因为和他一样,想要捐款给家族,攀上家族关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祭祖仪式结束后,林祥源拉着林向东走向主桌。
"正源,给你介绍一个后辈给你认识。"林祥源声音洪亮,"这是我九哥祥洛的曾孙向东,借着这个机会,我特意带他来见见世面。"
林正源原本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祥源叔带来的人,必定是青年才俊。"
"晚辈林向东,见过正源叔公。"林向东躬身行礼,举止得体。
林正源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眼中闪过惊讶:"哦?这么年轻?今年多大了?"
"刚满十九。"林向东不卑不亢地回答。
"十九岁就能被祥源叔看中,不简单啊。"林正源意味深长地说。
林祥源在一旁笑道:"你可别小看了这孩子,年纪轻轻就在商界闯出了一片天地。更难得的是,发达了还不忘本,前些天回云霞村,又是修路又是助学,很是有心。"
这番话看似随意,实则分量极重。
林祥源在族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不仅辈分高出林正源一辈,更因他在家族最困难的年代倾囊相助,资助过无数林氏子弟求学创业。
在场不少有头有脸的人物,当年都受过他的恩惠。
这时,有一个中年人在林正源耳边,小声说了一些话。
林正源闻言,对林向东的态度明显热络起来:"现在像你这样有出息的年轻人不多了。听说你在龙门镇搞了个大项目?"
"是的。"林向东顺势接话,"正要向正源叔公请教。我们在龙门镇的发展,还望您多多指点。"
三人交谈间,周围不少族人都投来惊讶的目光。
能让林正源与之交谈的年轻人,在整个林氏家族中都属罕见。
林向东心中清明,他知道这一切都得益于林祥源的引荐。
上辈子他单打独斗,即便捐再多的钱,在宗族中也始终是个外人。
而今生,他不仅年轻有为,更获得了林祥源这样重量级人物的支持,局面已然不同。
"向东啊,"林正源最后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常来走动。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来找我。"
这句话看似平常,实则意义非凡。
林向东知道,自己终于走进了林正源的视线。
至于能否得到这位前组织部长的认可。
那就靠他自己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