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意思?"肖万年冷冷地说,"你涉嫌组织寻衅滋事、敲诈勒索,跟我们回去接受调查!"
李兆斌还想争辩,两名特警已经上前将他控制住。
就在这时,一辆黑色奥迪缓缓驶来。
车上下来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虽然穿着朴素,但气度不凡。
正是李兆斌的父亲,洋河村支书李国昌。
"赵局长,这是怎么回事?"李国昌面带微笑,语气温和,眼神中却透着精明的光芒。
肖万年对李国昌倒是客气了几分:"李书记,你儿子涉嫌组织群众闹事,我们要带他回去调查。"
李国昌叹了口气:"这孩子就是太冲动了。不过肖局长,我们村的老人确实被撞伤了,这事总得有个说法吧?"
"事情我们会调查清楚。"肖万年语气坚定,"如果确实是施工方的责任,我们一定会依法处理。但如果有人借机敲诈勒索,我们也绝不会姑息!"
李国昌点点头,不再多言,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林向东一眼。
待李兆斌等人被带走后,肖万年走到林向东面前:"林总,让你见笑了。你放心,区里一定会为你营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
"谢谢肖局长。"林向东微微颔首。
但他心里清楚,这件事没有结束。
......
洋河村是龙门镇名副其实的第一大村,全村有一万多人,宗族势力盘根错节。
更关键的是,龙门镇老工业园区就坐落在洋河村的地界上。
多年来,凭借着这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洋河村在村支书李国昌的经营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生意经"。
任何想在工业园区落户的企业,开工前都必须到李国昌那里"拜码头"。
这已经成为当地不成文的规矩。
若不遵守这个规矩,企业很快就会尝到苦头。
今天有村民举报污染,明天有村民造谣企业打人,后天又在散布企业违规违法的谣言。
李国昌深谙"细水长流"的道理。
他从不强占企业,也不要天价"保护费",而是通过入股的方式,在优质企业内参股。
这种方式既不会把企业逼到绝路,又能保证长期收益。
然而,李国昌的儿子李兆斌却完全不认同父亲这套做法。
李兆斌仗着父亲在村里的权势,拉起了一帮地痞流氓,组建了自己的工程队。
他的胃口远比父亲大,手段也更加狠辣。
凡是李兆斌看上的工程,就必须由他来做。
他会先让工程正常开工,等工程投入大量资金后,再找各种借口闹事,逼迫开发商将工程转包给他。
这时开发商往往已经骑虎难下,只能任他宰割。
林向东的东升商圈项目,早就被李兆斌盯上了。
他故意等到项目全面开工,林向东已经投入巨资后,才精心策划了今天这场戏。
只是没想到,林向东会是块硬骨头。
一口没咬到肉不说,还把自己送进局里。
但李兆斌并不担心,他相信父亲一定会想办法把他捞出来。而在那之前,他还有更多的手段等着林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