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新来的?以前没见过你啊,你跟谁混的?”
吴浩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上午的不快,笑着跟他打招呼,脸上看不出丝毫芥蒂。
胡博宇有些尴尬,勉强笑了笑:“嗯,刚来。”
“看着就像文化人,”另一个被称作“刘总”的年轻人插嘴道,“是不是大学生?哪个学校的?”
胡博宇喉结滚动了一下,那句曾经让他颇为自得的“云海科技大学”,此刻却像一块烙铁,烫得他无法说出口。
他含糊地“嗯”了一声,算是承认了大学生身份,却巧妙地避开了学校名。
他觉得自己像一个混入狼群的哈士奇,外表相似,内核却天差地别。
经过简单的交流后,让他感到惊异的是。
这些年轻人互相之间的称呼。
他们并非戏谑,而是非常自然地以“吴总”、“刘总”、“陈总”相称。
他们热烈讨论的话题,更是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没有游戏,没有明星八卦,甚至没有太多生活琐事。
“我分析了上周的数据,那个新品零食的加购率很高,但转化率上不去,我怀疑是详情页的卖点不够突出。”
“平台马上要搞家居节了,‘刘总’,你那边准备上哪个品?我觉得可以套用我们之前总结的那个‘场景化营销’模板。”
“你们说,我们现在跟风做小家电,还有没有机会?我看东升的货源价格很有优势。”
胡博宇端着饭盒,听得入了神。
这些词汇——“转化率”、“加购率”、“场景化营销”、“爆款逻辑”。
对他而言既陌生又充满吸引力。
他从这些七嘴八舌的闲聊中拼凑出一个事实:这些年轻人,绝大多数都在工作之余经营着自己的网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们来到东升,绝不仅仅是为了那份固定的工资。
吴浩也看出了胡博宇的惊讶,主动解释道:
“来这里打工的,没几个是真想一辈子打工的。东哥,也就是林总……就是咱们大老板,他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在这里,能摸清东升的整个供应链,学他们怎么选品、定价、做活动、控制成本。这才是最值钱的东西。”
那个被称为“方总”的年轻人,语气更加直接,他眼里闪烁着野心的光芒:“等学得差不多了,资源攒够了,我就出去自己干!反正靠着在东升的关系,能拿到内部价的货,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本钱!听说以前跟着东哥卖鞋起家的那批人,现在好多都自己当老板了,我们这就是在走他们走过的路!”
胡博宇彻底怔住了。
他环顾四周,这些面容稚嫩,可能学历远不如他的年轻人,每个人的眼中都燃烧着一种他从未有过的火焰。
那是对财富的渴望,对成功的向往,以及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强烈自主性。
他们非但不觉得这份工作“low”,反而将其视为窥探商业奥秘、通往财务自由的必经之路。
那种弥漫在空气中的、赤裸而蓬勃的“饥饿感”和强大的行动力,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胡博宇的心上。
他第一次,真正地低下了头,开始审视自己。
他那点因为学历而产生的优越感,他那所谓的“怀才不遇”,在这些人明确的目标和踏实的行动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甚至……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