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观念或纯爱叙事中,亲密接触,如牵手、接吻、性生活是情感逐步升华的象征,承载着爱、承诺和唯一性。
林向东通过让徐峰用金钱直接获取顶级体验,粗暴地剥离了这些行为的情感外衣,将其还原为一种可以用价值衡量的“服务”和“商品”。
娱乐场所提供的往往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极致的感官体验和情绪价值。
当一个男人经历过这种轻易就能获得的、被刻意满足的“最佳体验”后,再回头去看现实中需要他耗费大量时间、金钱、情绪去追求,结果可能还不尽人意的“普通关系”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心理落差和性价比考量。
“我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去换取一个如此差的体验?”
而这正是林向东想要灌输给徐峰的核心思想。
不要沉迷于构建难以掌控的情感连接,要学会用资源和权力去直接兑换你需要的东西,包括女人的陪伴和身体。
这是一种将人际关系,特别是两性关系,彻底工具化和经济化的视角。
当徐峰发现,他曾经视若珍宝、需要小心翼翼才能触碰的“亲密”,原来在市场上如此“充足”且“易得”时,那种源于“稀缺性”的迷恋和珍视感就会被瞬间摧毁。
他会觉得,之前那个让他纠结痛苦的“女朋友”,并非不可替代。
然而,这种“觉醒”的代价是巨大的:
他会逐渐失去经营一段深度、真实亲密关系的能力和耐心,因为那需要付出真心、承担风险、学会妥协,远比金钱交易复杂和辛苦。
同时,他会开始用衡量商品的尺度去衡量遇到的所有女性,难以再产生真正的尊重和爱意。
并且,纯粹的金钱交易提供的只是短暂的感官刺激,无法提供真正的情感慰藉、精神共鸣和长期陪伴所带来的深层满足。
在一次次“轻松得到”之后,很可能会陷入更深的空虚和倦怠。
不过,相比起徐峰上辈子的糟糕结局。
林向东认为还是他的安排,更加靠谱一些。
……
徐峰回到自己那间不算宽敞的出租屋,空气中还残留着廉价洗衣液的味道。
跟着林向东这么久,他手里已经有了买房的钱。
不过,徐峰没打算现在就买。
而是想要在婚前,和女朋友一起去看房子,然后买她喜欢的房子。
此时。
徐峰仔细洗去一身混杂着会所香水、酒精和陌生女性气息的味道后,才看到手机上黄玲玲一个小时前发来的短信:
【明天晚上一起吃饭吗?我同事说新开了一家餐厅不错。】
若是往常,收到女友主动邀约的短信,徐峰会心头一热,反复斟酌回复的措辞,然后提前规划路线,甚至会认真查附近的娱乐场所,让女友每次约会都不会单调、枯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