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宿舍门关上。
林向东将萧望提出投资一亿换取20%股份的事情,原原本本地摊在了众人面前。
他没有先说出自己和张利民商议的结果,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而震惊的脸。
“事情就是这样,一个亿,不是小数目,机会难得,风险也暗藏。我想听听大家的想法。”林向东的声音很平静,将选择权交给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宿舍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王瑞第一个开口,他眉头微蹙,语气带着与他父亲相似的审慎:“老林,这事……得慎重。咱们瑞东现在就像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模式是跑通了,但团队、管理都还是雏形,根基不稳。这时候突然注入巨资,逼着我们狂奔,我怕……步子太大,容易摔跟头。”
坐在角落的赵根,看看王瑞,又看看林向东,憨厚地点点头,声音不大但很坚定:“我……我觉得瑞哥说得有道理。”
他习惯于依附于他认为最靠谱的判断。
陈晓杰则是一脸懵,眼睛瞪得溜圆,似乎还没从“一个亿”这个数字里回过神来。
他挠了挠头,下意识地把问题抛回给核心:“东哥,这……这太复杂了。您决定就好,我们都听您的!”
林向东摇了摇头,态度明确:“我现在想听的,就是你们自己的想法。瑞东不是我一人的,是大家的。”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或多或少都落在了高彬身上。
高彬脸上挂着惯有的、略显圆滑的笑容,他先是快速看了一眼林向东,又瞥了一眼旁边沉默但神态平静的张利民,心里瞬间跟明镜似的。
他心想:东哥和利民肯定私下通过气了,这是要走个民主流程,统一思想呢。我得把话说到点子上。
于是,他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要我说啊,这钱,收也行,不收也行。”
“废话!”王瑞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
“别急嘛,瑞哥。”高彬不慌不忙地解释,“我说收也行,是因为如果我们下定决心要快速扩张,抢占市场,那这一个亿就是最强的助推器,能让我们节省至少几年的时间,办事效率不可同日而语。”
“按你这意思,那收了不是更好?”王瑞抓住他的话柄反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高彬话锋一转,笑眯眯地说:“所以我也说不收也行啊。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的团队规模还小,能独当一面的‘干部’储备严重不足。仓促拿着一个亿去扩张,就像小马拉大车,很可能导致管理失控,服务质量下降,最终反而会坏了我们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口碑和根基,那才是得不偿失。”
他这番两头堵的分析,看似和稀泥,实则将利弊都清晰地摆了出来,最后,他聪明地把球踢回给林向东,语气带着恭敬和拥护:
“所以啊,东哥,归根结底,还得您来拿主意。您是我们的主心骨,战略方向您最清楚。您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绝无二话!”这话既表明了立场,又维护了林向东的权威。
林向东看着高彬,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这小子,确实机灵,是个搞关系的好材料。
“高彬分析得很到位,利弊都点透了。”林向东总结道,目光扫过众人,“这钱拿不拿,确实都有道理。但是……”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沉稳而坚定:
“我考虑的是,为了让瑞东以后的路能走得更稳,根基打得更牢,我们不能被资本推着跑,而是要自己掌握节奏。我的想法是,先不接受这笔投资。
我们靠自己的力量,稳扎稳打,先集中精力,多拿下两到三所高校的市场,把我们的模式打磨得更成熟,把团队锻炼得更强悍。
等到我们兵强马壮,底气十足的时候,如果再需要资金,或者有更好的机会,我们再考虑融资也不迟!”
他环视一圈,看到了王瑞眼中的赞同,赵根和陈晓杰的恍然,高彬“果然如此”的表情,以及张利民眼中那份深以为然的支持。
“现在,”林向东笑着举起手,“赞同这个决定的,举手。”
张利民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第一个将手举起,动作干脆利落。
王瑞紧随其后,手举得坚定。
赵根和陈晓杰对视一眼,也纷纷把手举了起来。
高彬自然是笑着高高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