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总,这是之前借的三百万,连同约定的利息。”
林向东语气平静,姿态却不失恭敬。
萧望穿着合体的中式衬衫,坐在茶海后,手法娴熟地烫杯、洗茶、冲泡,氤氲的茶香弥漫开来。
他看了一眼转账凭证的数字,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
他没有去碰那张凭证,而是将一盏澄澈透亮的茶汤推到林向东面前。
“林总,我记得我们当初的约定,是半年后,你还我四百万。”
萧望的声音温和。
林向东点头:“是。但萧总您在我需要资金的时候,如此信任我,这份情谊和恩情,不是一百万利息能衡量的。多出来的一百万,是我的一点心意。”
萧望闻言,轻轻摇了摇头。
他抬手招来候在门外的助理,低声吩咐了几句。
助理领命,拿起凭证快步离开。
没过多久,助理返回,还带回了一张转账凭证,金额是100万。
对象是东升集团。
“林总。”萧望端起自己面前的茶杯,浅浅呷了一口,目光平静地看着林向东,“你的心意,我收到了。但是,生意就是生意。”
他的语气沉稳而有力:“约定好的事情,就按照约定去做。我们之间是借款合同关系,不是人情往来。把感激掺杂进生意里,容易让事情变得复杂,也容易让合作关系失去该有的清晰和纯粹。”
他看着林向东,眼神里带着长辈对晚辈的欣赏,却也保持着清晰的界限:“你的未来还很长,记住这一点,对你以后有好处。”
林向东看着面前那张被退回一百万的凭证,心中了然。
前世时,他就听说过,在江南省的投资圈里,萧望的名字几乎就是“信用”的代名词。
他说一不二,重诺如山。他给出的条件,绝不会临时加码;他答应的事情,也必然会做到。
同样的,他要求合作方也必须遵守约定,不掺杂多余的水分。
这种近乎偏执的契约精神,正是萧望能屹立商界多年,赢得广泛尊重的原因。
林向东知道,萧望说到做到,言出必行。
他不再坚持,郑重地收起那张凭证。
“我明白了,萧总。受教了。”
林向东端起茶杯,以茶代酒,敬了萧望一杯。
茶香袅袅。
萧望提起壶,为林向东续上一杯热茶,状似随意地提起了一个话题:“最近省里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关注度很高,远华集团的动作你也看到了。林总对这个赛道怎么看?”
林向东端起茶杯,指腹感受着温热的瓷壁,略作沉吟,回答道:“萧总,可再生能源无疑是未来非常重要的战略赛道。它像是一个巨大的漩涡,能够将最前沿的科技、海量的资金、以及政策资源都强力吸附、集中其中。这是一个足以重塑产业格局,甚至影响国力的领域。”
他的回答清晰扼要,点出了这个领域的核心特质——资源集聚效应和战略高度。
萧望微微颔首,眼中掠过一丝赞赏。
他看得出,林向东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有其见地。
要知道,很多人对这条新赛道毫无概念。
毫不夸张的说,很多人连再生能源是什么都不清楚。
于是他身体微微前倾,问得更直接,也更触及核心:“那么,以你现在的资本和判断,你会把你手里的资金,投入到这个赛道里吗?”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直指投资决策。
然而,林向东却缓缓摇了摇头,语气平和而坚定:“不会。”
“哦?”萧望挑了挑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这个答案,让他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