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一家位于鹏城的小型电子元件厂的老板亲自前来洽谈收购意向。
这家工厂规模不大,但设备尚可,正好符合“新生活计划”供应链整合的需求。
刘兆虎将前期的接待和初步谈判任务交给了团队里的“朱雀组”,组长魏明泽是团队里的业务骨干,以谈判风格强硬、数据把控精准着称。
会议室内,魏明泽主导着谈判,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地分析市场行情、工厂设备的折旧率、以及他们能给出的报价依据。
刘兆龙按照林向东的安排,静静地坐在谈判桌的次位,全程几乎没有开口,只是默默地听着,观察着对方那位姓胡的老板。
胡老板约莫五十岁上下,穿着熨烫平整的衬衫和西裤,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虽然眉宇间带着疲惫,但举止谈吐依旧保持着老板的派头。
面对魏明泽略显咄咄逼人的压价策略,他几次试图解释自家工厂的技术工人团队很稳定、产品质量口碑很好,但这些“软实力”在魏明泽冰冷的数据和“市场行情”面前,似乎显得苍白无力。
价格始终谈不拢。
胡老板坚持的价位比魏明泽的心理上限高了足足15%。
最终,第一次接触在不冷不热的气氛中结束。
魏明泽起身,公式化地握手:“胡总,您的意思我们明白了。但这个价格确实远超市场水平,我们也需要再评估一下。今天就先这样?”
胡老板脸色不太好看,但还是勉强维持着风度,点了点头,带着助理离开了。
送走客户后,魏明泽回到办公室,脸色就沉了下来,显然对这次谈判结果很不满意。
他松了松领带,对围过来的组员们抱怨道:“这老板也太不识趣了!都什么时候了?金融危机!满地都是想卖厂的!他还端着架子想卖高价?简直是认不清形势!还以为是从前呢?”
他越说越有点上火,语气带上了讥讽:“等着吧!我看他还能撑多久!现在上哪都搞不到钱,银行都在收紧信贷。等他现金流断了,迟早得回来求着我们收购!到时候价格可就不是今天这个数了!”
几个组员也纷纷附和,觉得胡老板确实有点不识时务。
刘兆龙全程站在一旁,依旧沉默着,没有参与讨论,只是眉头微微蹙起,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刘兆虎在自己的小办公室里透过玻璃墙注意到了哥哥的神情。
他心中一动,起身走到门口,朝刘兆龙招了招手:“哥,你进来一下。”
刘兆龙依言走进弟弟的办公室。
“坐。”刘兆虎关上门,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刚才的谈判,你都听到了。我看你好像有点不同的想法?”
他现在开始有意地重视哥哥的观察。
刘兆龙坐下,沉吟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然后才缓缓开口,说的却似乎是与谈判无关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