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正蹲在阳台门口,用半旧的棉布抹布一下一下擦着地砖的缝隙。
冬日的阳光从小小的阳台洒进来,把她的影子拉得细长。
地砖是多年前买的,颜色已经有些发黄,边角还裂了一道细纹,但在她耐心的擦拭下,依然泛着微微的光。
她的家很小,老板房的格局,厨房只能容纳一个人转身。
墙壁的乳胶漆早已失去当年的白净,隐约带着岁月的暗影。
可就是在这样一个空间里,陈娟硬是保持着“一尘不染”的习惯。
玻璃窗每隔三天就擦一次,灶台上的油污不会停留过夜,连洗手池的下水口都用细小的旧牙刷刷得光洁。
她从来不觉得这是负担。
对她来说,家虽然小,虽然旧,但这是她们一家人这些年,风风雨雨撑下来的根。
每一次邻居看她做卫生,都会在暗暗笑话她,认为她多此一举。
在她的邻居眼里,房子那么烂,就没有做卫生的必要。
只要简单打扫一下就可以了。
可是,陈娟像是在和日子较劲,也像是在告诉自己。
不管条件怎样,生活都要干净利落。
茶几上摆着一壶热水,水壶是搪瓷的,壶嘴微微有点磕痕。
旁边是一个蓝边白瓷缸,里面泡着茉莉花,香气淡淡地飘在空气里。
沙发的靠垫上有一条手工钩织的蕾丝布,那是陈娟年轻时用零碎时间钩出来的,现在虽然线头有些松,但她依然小心翼翼地铺着。
她从阳台站起来,腰有些酸,轻轻用手撑了撑,走到厨房,把灶台上的煤气灶擦了一遍,又把菜刀、案板按顺序摆好。
冰箱里并不富裕,几颗青菜、一块豆腐、一小盘瘦肉,还有两个昨天才买的苹果。
她计划着晚餐要做一个清炒小白菜、一份豆腐炖肉片,再切点苹果当水果。
她的手很巧。
虽然物资简单,但只要陈娟一做,味道总能让林向东觉得“家”的感觉被稳稳放在碗里。
收拾好厨房,她走到客厅,把林向东的书桌擦了擦。
桌上放着他以前爱看的书,还有一支黑色钢笔。
她顺手把笔芯检查了一遍,发现墨水不多了,便在心里记下,明天去文具店买一瓶新墨水。
儿子在家时,她就会督促他练字。
出门在外,一手好字,非常重要。
突然,客厅墙上的老挂钟“咔嗒”一声,指针指向了下午四点半。
陈娟停下手里的活,看了看钟,又望向窗外灰蓝色的天空,心里在想:不知道儿子今天会不会回来吃晚饭。
自从儿子上大学后,家里就更冷清了。
和老公一样,儿子总说忙。
她不怨,也不催。
她知道,男孩子要有自己的事业,不能被家里的事情缠住。
可每一次听到楼道里传来的脚步声,她还是会下意识地竖起耳朵。
希望是儿子回家。
想到这里,她转身去柜子里拿出一块早就准备好的腊肉。
那是去年春节亲戚送的,舍不得平时吃,就一直挂在阴凉处。
如果今天儿子回家,那她想蒸一小碗腊肉片,让儿子尝尝。
儿子很喜欢吃腊肉。
她用刀小心地切着,刀锋在腊肉的纹理间滑过,发出轻轻的“喀喀”声,咸香随之溢出,混着厨房里茶叶的清香,整个小屋顿时暖了起来。
收拾到一半,她的手机在茶几上震动了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