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琛这周的销量,已经把朱倩倩甩开了快一倍。”
林书鸿没有应声,只是站得笔直。
他知道东哥在等他开口。
“你怎么看?”林向东轻声问,目光盯着报表,语气却饶有深意,“光靠‘压人卖货’,能有这成绩?”
林书鸿顿了顿,这才开口:“不是。是他控制了更多人,扩大了消费通道。”
林向东轻轻一笑,点头道:“你看出来了。”
“这周光是手机,就从各大校区回款二十多万,而且很多订单来自学生的亲戚朋友。”
林向东转头看林书鸿:“书鸿,东升互助会这事,你怎么看?”
林书鸿眉头轻蹙,显然早有所思。
不过,他没有急着开口,而是先在脑海里理了下逻辑。片刻后,他才缓缓说道:
“从营销和执行来看,陈琛做得确实出色。他不仅解决了校园销售的‘人员选拔’问题,还以最低成本搭建了最稳固的信任机制。”
“但问题也来了。”林书鸿说着,语气沉下来,“学校不是社会,学校的本质是封闭、保守、讲究管理逻辑的地方。如果我们在学校里构建自己的组织系统,就像在校园内部复制东升的社会化管理模式。”
林向东接话:“你担心会被当成‘校园帮派’。”
林书鸿点头:“是的。互助会做得太快、太强,某些老师、家长、甚至教育局,一旦听说‘东升互助会’在操场上聚集学生、下放任务、分发宣传单,那很容易激起敏感反应。”
“特别是我们还发工资。”林书鸿顿了顿,“这在他们眼里,就是打着‘助人’旗号搞商业渗透,哪怕我们再讲规则、再讲正义,站在校方角度,也很难接受。”
林向东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林书鸿接着说道:“东哥,我们不是公益组织,我们也不想真的介入教育秩序。但想继续在校园板块深挖,就必须做一件事……”
“师出有名。”不等林书鸿说完,林向东平静地接话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对。”林书鸿点头,“必须要给互助会一个‘道德合法性’,这才是校园能接受的。”
“你具体怎么想?”林向东再次坐回沙发。
林书鸿这次回答得很快,事实上,他早就在脑中打好草稿:
“互助会保留,但重新命名,比如叫‘青苗计划’,明确宗旨是:帮助弱势群体成长,通过力所能及的活动,让他们树立责任感、培养能力,为社会接轨做准备。”
“然后明确活动内容:比如卖手机,是‘社会实践’;贴传单,是‘公共沟通锻炼’;收集信息,是‘数据整理训练’。”
“他们拿到的‘工资’,不能叫工资,应该叫‘奖学金补贴’或‘成长积分兑付’。”
“我们不能让学校感觉我们在‘用学生赚钱’,我们要让他们觉得:我们是在‘帮他们培养孩子’。”
林书鸿的声音不大,但句句沉稳有据。
林向东静默几秒后,笑着点了根烟,“书鸿,你现在讲话越来越像搞行政口子那帮人了。”
林书鸿略微一愣,随即尴尬地说:“我……只是觉得事情该有规矩。”
林向东一边抽烟,一边点头:“有意思,你说的我都认可。”
他把烟按灭,又拿起报表随手翻了一页,继续说道:
“你说得对,互助会不能被人抓住尾巴,但也不能砍掉这块。因为它太有潜力了。”
“你来拟一份方案,交给我。”
林书鸿点头:“我今晚就写。”
“别急,等有空再弄。”林向东忽然语气一转,“你现在是我们东升校园板块的管理者,我希望你在校期间,能帮我管理和深耕校园板块。”
林书鸿听到这句话,认真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