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筝的头轻轻靠在周正的肩膀上,说不用他特意跑,她去谈就行,他在市里把政策落实好更重要。周正摇摇头,说夫妻之间就得互相帮衬,何况这事是军地合作的大事,他一起去,既能让企业感受到市里的重视,也能跟秦筝多待一会儿——这阵子两人都忙,有时候一天都说不上几句话。
秦筝没再反驳,只是收紧了握着周正的手。茶几上的排骨汤还冒着热气,图纸摊在旁边,上面的线条纵横交错,像是江州未来的脉络。周正拿起遥控器,把电视打开,调到本地新闻台,正在播新区路网建设的动员新闻,画面里是施工队在平整土地的场景。
他看了会儿新闻,说陈明书记对新区的期望很高,说要把新区建成江州的“新引擎”,所以每一步都得走稳。秦筝说她懂,官场做事就像军队练兵,既要快,又要准,不能出半点差错。她让周正别太拼,要是累了就跟她说,家里的事不用他操心,她会安排好。
周正转头看秦筝,灯光落在她的脸上,把她眼角的细纹照得很清楚。他们结婚三年,聚少离多的时候多,但每次见面,都觉得彼此更亲近些。他说等新区项目走上正轨,他想休个年假,带秦筝去海边待几天,看看海,放松放松。秦筝眼睛亮了亮,说她早就想去了,还跟军区的同事打听好了,南边有个小岛,海水很清,适合度假。
两人聊到快十点,雨停了。秦筝起身收拾茶几上的碗碟,周正把图纸和文件收进公文包,准备明天带到单位。他走到厨房门口,靠在门框上看秦筝洗碗,水流过碗沿,发出哗哗的声。秦筝回头看他,说站在那儿干嘛,快去洗澡,热水已经烧好了。
周正应了声,转身往浴室走。浴室的玻璃门映出他的身影,他想起刚到江州的时候,秦筝特意过来帮他收拾房子,把家里的每一样东西都归置得整整齐齐。现在这个家,虽然经常只有一个人在,但每次回来,都能感受到暖意。
洗完澡出来,秦筝已经把卧室的灯调暗了,床头柜上放着周正的降压药——他前阵子体检血压有点高,秦筝特意从军区医院开了药,每天提醒他吃。周正拿起药,就着温水咽下去,秦筝递过毛巾,让他擦头发。
两人躺在床上,秦筝说她明天要去军区大院开会,中午可能没法回来做饭,让周正自己在单位食堂吃,别总吃外卖。周正说知道了,让她开会的时候别太累,要是中午有空,他让王鹏把饭送到军区门口。秦筝笑了笑,说不用,军区食堂的饭比外面的干净,她吃惯了。
周正把胳膊伸过去,让秦筝靠在自己怀里。他说今天跟李伟、赵刚谈的时候,其实有点担心资金的问题,要是预备费不够,应急资金那边陈明书记不一定会松口——毕竟今年市里的民生项目多,到处都要用钱。秦筝说她懂这种难处,就像军区里调物资,有时候也会遇到缺口,得靠多方协调。她让周正别太焦虑,实在不行就多跟陈明书记汇报,把新区项目的长远效益说清楚,书记应该会支持。
周正嗯了一声,下巴抵在秦筝的发顶,闻到她头发上淡淡的洗发水香味。他说有秦筝在,他心里踏实多了。秦筝没说话,只是把手放在周正的腰上,轻轻拍了拍,像在安抚。
窗外的月亮从云里钻出来,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卧室里很静,只有两人平稳的呼吸声。周正闭上眼睛,脑子里不再想项目的事,只觉得怀里的温度很暖,这种安稳的感觉,是他在官场里奔波最想守护的东西。
第二天早上,周正醒的时候,秦筝已经走了,床头柜上放着一张便签,上面写着“药在公文包侧兜,记得吃”,字迹是秦筝特有的工整。他拿起便签,放进钱包里,然后起身收拾东西,准备去单位。
走到玄关,他看了眼昨天秦筝擦过的鞋柜,干干净净,没有一点灰尘。他想起昨晚秦筝说的军区闲置用地的事,拿出手机给王鹏发了条消息,让他今天一上班就联系孙浩,把用地对接的事落实好。
下了楼,老陈已经在楼下等了。上车后,周正拿出公文包,翻出新区的图纸,又看了一眼那块标注“军区闲置地”的区域。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还有很多事要做,但只要想到家里有个人在等着自己,再难的事,也有了底气。
车子驶离小区,往市政府大楼的方向开去。路边的樟树已经抽出了新叶,在晨光里泛着绿。周正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脑子里开始盘算今天的日程——上午跟孙浩碰个头,下午去新区现场看看施工进度,晚上还要准备下周现场办公会的材料。
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但这一次,他的心里装着温暖,也装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