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纺织厂出来,周正接到信访局局长陈明的电话。陈明说有十几家企业主约好明天去信访局,带头的是盛华地产的王老板,说是要反映试点影响企业经营。
“你先接待,把他们的诉求记下来。”周正说,“让李伟带着经开区的转型案例过去,现场给他们讲清楚,哪些企业已经拿到补贴,怎么转的。”
陈明应下。挂了电话,周正看了看时间,已经晚上七点。他驱车回家,家里的灯亮着,阿姨留的汤在保温锅里。
刚盛好汤,秦筝的视频电话打过来。屏幕里,秦筝穿着军装,背景是办公室的文件柜。
“汤喝了吗?”秦筝问。
“刚盛好。”周正把手机架在餐桌上,“你那边还没下班?”
“还有份报表要赶。”秦筝揉了揉眼睛,“张卫国的事我上报了,上面让我跟进后续资金流向。另外,我听说他最近在找市委常委李刚吃饭,你多留意。”
周正夹了一口菜,点了点头。李刚分管工业,要是被张卫国拉拢过去,常委会上推进试点会更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心里有数。”周正说,“你别太累,忙完早点休息。”
“知道了。”秦筝笑了笑,“周末我能回江州,到时候给你带你爱吃的酱鸭。”
“好。”周正看着屏幕里的秦筝,嘴角弯了弯。
第二天一早,周正先去了信访局。王老板带着十几个人坐在大厅里,看到周正进来,都站了起来。
“周市长,试点搞下去,我们这些企业就活不成了。”王老板上前一步,手里拿着一份抗议书,“土地不让盖厂房,能耗还卡得严,这不是断我们的路吗?”
周正接过抗议书,没看,递给身边的陈明。他走到人群中间,指着墙上的经开区规划图。
“大家看,试点不是不让你们发展,是让你们换种方式发展。”周正指着图里的新兴产业园区,“王老板,你手里的地块要是改建成标准厂房,租给科技公司,租金比盖厂房高两倍,还不用担生产风险。”
李伟跟着上前,打开平板电脑,调出几家转型企业的报表。
“这是江州机械厂,上个月刚引进机器人生产线,产能提了三成,能耗降了一半,政府还给了五十万补贴。”李伟把平板递给王老板,“你们要是想转,经开区有专门的团队对接。”
王老板接过平板,翻着报表,脸色慢慢变了。其他企业主也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补贴政策。
周正看着眼前的场景,转身对陈明说:“把补贴细则和对接人联系方式印好,给大家发一份。”
处理完信访的事,周正去了市人大。张卫国在办公室里等着,桌上放着一杯茶,没动过。
“周市长,试点的事太急了。”张卫国先开口,“人大收到不少反映,说你们没征求企业意见,强行推进。”
“征求意见的会开了三次,张主任没参加吗?”周正坐下,“昨天信访局接待的企业主,大部分已经愿意转型,王老板也在看标准厂房的方案。”
张卫国的手指在桌上敲了敲,没接话。
“另外,有件事想和张主任说。”周正拿出一份文件,放在桌上,“你侄子张磊和境外公司的资金往来,市里已经启动核查。要是有需要,还请张主任配合。”
张卫国的脸色瞬间沉了。他拿起文件,翻了两页,又放下。
“我会配合。”张卫国的声音冷了些,“但试点的事,人大还是要审议,不能这么急。”
“审议可以,但不能影响进度。”周正站起来,“我还要去开常委会,先走了。”
离开人大,周正往市委去。常委会上,他要提出扩大试点范围,把张卫国的阻力摆到台面上,也让其他常委看到试点的初步成效。
车开到市委门口,秦筝发来一条消息:资金流向又有新线索,我同步给王海书记了。
周正回复:知道了,你注意安全。
他收起手机,推开车门。阳光照在市委大楼上,周正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