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5章 退一步腰酸背痛上官芸离开后,办公室里只剩下胡步云一个人。
空气中还残留着上官芸身上淡淡的香水味,但更浓的是挥之不去的疲惫感。他瘫坐在宽大的皮质办公椅上,感觉身体的每一个零件都在发出抗议。拿起桌上那支沉甸甸的万宝龙钢笔,想批阅几份积压的文件,却发现视线里的字都在跳舞,心思根本沉不下来。
苏永强这一手,玩得真是滴水不漏。胡步云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位省委书记,面上大力支持改革,充分放权,可一旦触及到他真正的权力核心或者可能影响全省平衡的敏感点,他那只看不见的手就会立刻伸出来,稳稳地按住。
“金鼎案”就是一块试金石,也是一次不显山不露水的交锋。
苏永强的底线很明确:案子要办,民愤要平,但火候必须控制在他的砂锅里,绝不能烧出来,更不能烧到他自己身上。而胡步云想得更多,他既要借此平息民怨,巩固自己的权威,还想看看能不能从这潭浑水里,摸出几条未来可能用得着的“大鱼”。
这其中的分寸拿捏,需要的政治智慧不比解一道哥德巴赫猜想简单。
他莫名地想起了以前在基层拼杀的日子。
那时候虽然官小权轻,上面有钱志强、楼锦川、高隆以及宋家那些大佬顶着天,关键时刻,甚至连章秋水那样的人物也能递过话来帮一把。下面呢,有李碧君、魏明生、上官芸、马非、程文硕这一帮能冲能打、敢拼敢干的兄弟扛着事。
虽然艰苦,但心是热的,劲儿是往一处使的。
现在呢?位置坐到了省委副书记,封疆大吏,看似风光无限,可每一步都像走在薄冰上,耳边总能听到冰面细微的碎裂声。
因为他自己成了那个需要替别人顶住一片天的人。
更让他感到无力的是,下面很多老部下已经派不上用场,身边能完全信任、可以推心置腹说几句硬话、实话的人,掰着手指头数,越来越少了。
程文硕倒是忠心耿耿,指东不打西,可格局和手腕总是差那么点意思,难当大任;
上官芸能力超群,是她绝对的左膀右臂,可家里那摊子烂事总像一根无形的绳子捆着她的手脚;
李国明是员干将,执行力强,但锋芒太露,像一把没装鞘的利剑,已经引得不少人在背后非议,说他胡步云用人唯亲,手下尽是些跋扈之辈……
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就像窗外渐渐弥漫开的暮色,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来,包裹了他。
“笃笃笃”,轻轻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秘书龚澈探进头来,低声道:“书记,组织部李部长来了。”
“请进。”胡步云坐直了身子,迅速将脸上的疲惫收敛起来。
李国明拿着一份文件快步走进来,脸色不太好看,眉头拧着个疙瘩。“步云书记,这是近期需要调整的几个省直部门和地市一把手名单,苏书记那边先看过了,做了些修改,让我拿来请您最后审定。”
胡步云接过那份薄薄几页纸,却感觉有千钧重。
他目光快速扫过,立刻在几个关键位置上凝住了。
省发改委主任一职,原主任张海潮到点卸任后,他原本属意的是和怀市委书记黎明。
黎明在经济改革上思路开阔,敢于创新,之前在和怀市的几次合作中也颇有默契,是推动他下一步改革理想的得力人选。
可现在,名字被换成了省发改委现任副主任钱波。
此人是出了名的“老黄牛”,作风严谨,甚至可以说是保守,按部就班的功夫一流,开拓精神基本为零。
再看浩南市常务副市长的人选,也从一个他颇为看好的、锐意进取的年轻干部,换成了一位从省厅平调过去、年纪偏大、据说和张悦铭省长走得颇近的厅长。
胡步云的手指在那两个职务下面轻轻敲了敲,不动声色地问道:“这两个人选,是谁提名的?”
李国明似乎早有准备,如实回答:“是张省长提的。”
“哦?”胡步云抬起眼皮,“苏书记有什么特别的指示吗?”
李国明斟酌了一下用词,才谨慎地说:“苏书记说,发改委是经济综合部门,关系全省发展大局,一把手需要稳健持重,经验丰富的人来担任。浩南市最近改革动作比较大,常务副市长的人选,也要考虑熟悉省里情况,便于上下协调沟通。他认为张省长提的人选比较合适。”
话说得冠冕堂皇,四平八稳,任谁也挑不出半点毛病。
但胡步云心里那面镜子照得清清楚楚。
苏永强这招看似“躺平”,不动声色地下放人事权,尤其是在经济要害部门和浩南这个核心城市的关键人选上,按理说他这个省委书记是要紧紧抓在自己手里的,至少要安插更符合他本人心意,或者至少不那么紧密围绕在张悦铭和胡步云身边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