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心头一热,没想到赵暮云考虑如此周到,再也没有任何顾虑。
......
晨曦微露,晋阳军和归顺降军组成的混合队伍,终于安全抵达了晋阳城下。
城门大开,胤稷带着周老先生等晋阳一众主要官员亲自在城门口迎接。
看着跪伏在地的曹骏和刘蟠,以及他们身后的部队,胤稷心中激动,他上前一步,亲手扶起二人,朗声道:
“二位将军请起!尔等能弃暗投明,乃国家之幸,百姓之福!我必不负二位将军今日之义举!所有归顺将士,一律妥善安置!”
“我与赵将军立马觐见陛下,给两位将军及部下论功行赏。”
少年晋王清朗的声音,回荡在清晨,让许多原本心中忐忑的降卒安定了下来。
入城之后,自有官员负责安排降军的驻地、饮食和伤兵救治。
曹骏和刘蟠则被请入帅府,与赵暮云、周老先生等人详细商议后续整编及应对拓跋雄之事。
经此一夜,拓跋雄实力受损,更失去了重要的仆从军,已成真正的孤军。
而晋阳方面,不仅消除了一个侧翼威胁,更吸纳了相当可观的有生力量。
曹刘两人带来了二万河北和燕云的将士,让胤稷和赵暮云所拱立的小朝廷实力增加不少。
至此,河东政权拥有兵马近八万,占据整个河东道和关内道北部,实力达到晋王胤曦战败前的水平。
若是将陇右拿下,再图谋西京,足以与现在的李金刚分庭抗礼了。
实力此消彼长,整个战略态势已然发生了巨大的逆转。
接下来,是该考虑如何彻底解决拓跋雄这个威胁,甚至,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战场了。
晋阳城在接纳了曹骏、刘蟠部近两万残军后,气氛变得更加炽热而复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胜利的喜悦与对未来的隐忧交织,信任的萌芽与旧日的隔阂并存。
帅府之内,一场关乎势力消长和未来走向的会议正在进行。
胤稷端坐主位,赵暮云与周老先生分坐两侧,下方则是李懋、萧彻云、奚胜等原班将领,以及新近投诚的曹骏与刘蟠。
“曹将军,刘将军!”
赵暮云开门见山,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二位来归,殿下与我欢迎之至。”
“但军情紧急,拓跋雄虽然暂退,但他不会甘心这么失败,而韩延寿之援军亦在路途。”
“当务之急,乃整合力量,以应强敌。关于贵部整编事宜,不知二位有何见解?”
曹骏和刘蟠心中一紧,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部队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如何整编,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地位和话语权。
曹骏深吸一口气,拱手道:“赵将军明鉴,我等既已归顺殿下,麾下兵马自当听从殿下与将军调遣。”
“只是…各部将士新附,人心未定,若骤然打散重组,恐生变故。”
“末将斗胆,恳请将军暂保留我等原有营号建制,由末将与刘兄继续统领,必严格约束部众,恪守军令,为殿下效死力!”
这是他们能争取的最好条件,保留一定的独立性和对旧部的指挥权。
刘蟠也连忙补充道:“我等愿立军令状,若有二心,或部下有违军纪者,甘受军法处置!”
帐内安静下来,李懋、萧彻云、奚胜等人目光灼灼地看向赵暮云和胤稷。
收编降军最忌尾大不掉,若让其保持独立建制,无异于埋下隐患。
周老先生微微蹙眉,胤稷则看向赵暮云,显然将此事的决断权交给了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