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暨早就准备,拿出另一副稿纸,指着上面介绍道:
“武官与文臣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头冠上,一品武官金鹖尾鹖冠、二品银鹖尾鹖冠、赤缨弁冠。”
除了头冠,其他地方差别不大,至少朝服是相同的。
做此项改动,确实能让人一眼分别是文臣还是武将。
没想到韩暨居然能完美领悟他的意思。
刘辩兴趣盎然,拉开凳子坐了下去。
“卿继续说。”
对方开始一一介绍起服装的区别,后面的品级没有草图,只有笔记规划。
四五六品文臣冠饰用介帻,区别在于犀角簪、象牙簪、竹簪之分,袍色还没确定,配饰也还在挑选。
武将则是用传统的武弁冠。
还有一些小细节设计,刘辩看不懂好坏,此刻他只想先看看成品长什么样。
“还需要多少时间?”
“完整的方案,至少要两个月吧……”韩暨不敢把话说的太满。
老实说草稿打出来,究竟要不要继续往下推进,他还得去多找些人帮忙看看。
“太慢了。”
刘辩对这个速度很不满,等到样衣出来不得等到明年去了,大批量的制造,更是没影。
他还想趁早拿出东西去忽悠忽悠那些大臣呢,左想右想,刘辩有了主意,拉着韩暨问道:
“朕问你,能不能先把一品的官服,给朕做一套出来?”
“这……可以是可以,不过一套需要很多出色的绣女缝制,臣手下没这么多人。”
“没人了就去找,你就告诉朕,需要多久吧。”
韩暨斟酌了一下,“半年吧。”
“多久?”刘辩一下就坐不住了,半年?做一套衣服要这么久。
将来大汉朝数十万官吏,衣服要做到什么时候去了。
韩暨苦着脸,解释道:“毕竟工艺复杂,极其精良,再加上布料并不好找,更何况是第一次,臣觉得半年已经是最短了。”
一年多都有可能,他只能尽力缩短时间。
何况这种事不去找后宫会绣衣的宫女,找他有什么用。
他手下都是群卖力气的工匠,指望满手茧子的汉子针绣不现实,他只能去找一群绣技高超的人回来。
可哪有那么好找。
刘辩开始发愁,看来将来只能这样,九品正从制和新汉官仪颁布后,先紧着洛阳尤其是上朝的那些大臣换装。
然后慢慢督促司隶各郡官吏更换衣服,司隶完成后再向外辐射,一个州一个州来,经济出彩的州优先。
“先给朕做一套出来,外面闹得沸沸扬扬,朕拿点新奇的东西给他们看看。”
韩暨朝刘辩伸手。
“干什么?”
“臣手里没钱。”
“要多少?”
“臣算了算,一套一品新官服,大概需要个六七十万钱吧,第一件比较麻烦,可能要两三百万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