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看到“制曲车间”的牌子,他心里也多了几分好奇,正想开口询问,郑三强已经主动介绍起来:
“卫神仙,这里就是制曲车间,
咱们酿酒的第一步,就是在这儿做的。
我们会把高粱、小麦这些原料挑拣干净,再经过粉碎、拌料、踩曲这些步骤,
做成一块块‘曲块’——说白了,这曲块就是培养酿酒用的菌种,里面藏着各种微生物,
后续能不能酿出好酒,风味够不够独特,
全靠这一步打基础,半点马虎都不能有。”
卫国点点头,顺着郑三强指的方向往里看,
只见里面摆着几张大桌子,几个穿着粗布衣服的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有的在拌原料,有的在把拌好的原料踩成固定形状的曲块,
还有的在把做好的曲块搬到一旁的架子上晾干,整个车间里都透着一股淡淡的粮食清香,没有半点杂乱。
看完制曲车间,郑三强又领着卫国和张伟往里面走,
没多久就到了第二个单独的溶洞,门口的木牌上写着“发酵车间”。
这次不用郑三强介绍,卫国一眼就看明白了这里的用途——溶洞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陶坛,
还有几个用石头砌成的窖池,陶坛和窖池都密封得严严实实,只在顶部留着一个小小的透气口,显然是用来发酵原料的地方。
“卫神仙您眼光准,这就是发酵车间。”
郑三强笑着补充道,
“我们会先把高粱、大米、小麦这些农作物挑洗干净,放进大锅里蒸熟,
蒸透了之后再摊开晾凉,然后把晾凉的原料和粉碎好的曲粉混在一起,搅拌均匀,
最后再转入不同的容器里发酵——要是装进您眼前这些窖池里,酿出来的就是浓香型白酒;
要是装进旁边的陶缸里,就是清香型;
要是用石窖发酵,那就是酱香型了。
密封好之后,就让里面的微生物慢慢分解原料,
把粮食里的淀粉转化成酒精,还会生成各种风味物质,
这个过程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大半年,急不来。”
卫国一边听,一边绕着陶坛和窖池走了一圈,
能隐约闻到密封容器缝隙里透出的淡淡酒香,虽然还很清淡,
却已经能让人感受到几分醇厚,看得出来发酵的火候把控得很到位。
从发酵车间出来,郑三强没有停留,
直接领着卫国和张伟往第三个车间走,这次到的是“蒸馏车间”。
刚走进车间,卫国就看到了几个巨大的蒸馏设备,
设备旁边还摆着几个大木桶,几个工人正围着设备忙碌,车间里弥漫着浓郁的酒香,
比发酵车间里的味道要浓烈得多,一进门就让人精神一振。
“这蒸馏车间的活儿,其实也好理解。”
郑三强指着蒸馏设备说道,
“就是把发酵车间里发酵好的酒醅——也就是那些混了原料和曲粉的混合物,放进蒸馏设备里加热。
酒精的沸点比水低,加热之后,酒精会先变成蒸汽,
我们再把这些蒸汽收集起来,通过冷却装置降温,蒸汽凝结成液体,就是初步的基酒,
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原浆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