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愣了一下,一时没反应过来对方是谁,试探着问道:
“是我,请问您是?”
“我是酒厂的老赵啊,赵书记。”
对方笑着自我介绍,随后切入正题,
“按咱们合同上约定的,你是下个月1号才开始往这里供应原浆酒。
不过这段时间工人们干劲特别足,加班加点赶工,
提前完成了新流水线的安装调试,现在就差原浆了。
我想跟你商量下,后天你能不能先送来5吨原浆?
咱们先试生产一批,看看效果。”
“赵书记,没问题,您放心吧!后天我一定准时把原浆送到厂里。”
卫国立刻答应下来,
心里既意外又开心——没想到生产线能提前完工,
这意味着卧龙玉液系列酒,能更早地和消费者见面了。
听到对方说“放心”,
赵书记又叮嘱了几句关于原浆运输和储存的注意事项,随后才挂了电话。
卫国握着手机,直到听筒里传来忙音,才缓缓放下,转身就开始准备后天送酒的事情。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卫国就起床了。
把5吨原浆酒装进罐里,然后就利用瞬移功能,来到了酒厂1公里开外的地方。
看看四周没人 ,卫国就把车和张伟都放了出来。
然后就开车朝着酒厂的方向赶去。
等他们拉着五吨罐站在酒厂大门前的时候,还没到早上八点,比约定的时间早了将近半个小时。
那时候的酒厂,装酒大多用的是陶瓷罐,
一来陶瓷罐透气性好,利于酒的储存和陈化,二来也是多年传下来的习惯。
用不锈钢罐的情况很少见,即便有,也都是小容量的,
像卫国这样装着5吨原浆的大型不锈钢罐,厂里的工人还是头一次见。
车子刚停稳,不少早起上班的工人就围了过来,
围着不锈钢罐议论纷纷,眼神里满是好奇:
“这是啥罐子啊?这么大,装酒的?”
“咱们厂不都用陶瓷罐吗?这不锈钢罐装酒,会不会影响口感啊?”
“这里面装的就是赵书记说的新原浆吧?不知道闻着怎么样。”
工人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而在人群的角落里,
有一个尖嘴猴腮的男人,正眯着一双三角眼,不动声色地关注着这一切。
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凑上前议论,只是悄悄打量着不锈钢罐,
又瞥了一眼卫国和张伟,眼神里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异样,像是在盘算着什么。
很快,八点到了。
负责对接的工作人员就领着围观的工人们,
还有装着原浆的车子,一起朝着新车间走去。
走进车间,卫国一眼就看到,新安装的流水线被擦得明光锃亮,
没有一丝灰尘,显然工人们为了试生产,做足了准备。
负责操作流水线的老工人,是厂里的技术骨干,有着几十年的装酒经验。
他熟练地走上前,拿着工具,小心翼翼地把酒罐和流水线的接口连接在一起,
动作严谨又细致,生怕出一点差错。
随着接口处的阀门缓缓打开,一股纯正的酒香瞬间从管道里涌了出来,
顺着流水线扩散到车间的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