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圣的家书?”
御座之上赵乾那几乎熄灭的帝王之眼中猛地闪过一丝微光。
他想起来了。
在那三封如同神谕般拯救了帝国命运的家书之后。
在那场泰山封禅的旷世大典落幕之时。
那个早已看透了未来走向的老神仙。
似乎的确又托人送来了第四封也是最后一封“闲聊”般的信笺。
信上没有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只是如同一个最寻常的老农般抱怨了几句青石村的收成。
又如同一个最慈祥的祖父般叮嘱了他几句“吃饱穿暖”“莫要熬夜”。
最后更是看似“随意”地提了一嘴。
说他那不成器的三儿子张固基最近似乎迷上了“寻宝”。
整日带着群格物大学的“疯子”到处挖坑。
还真让他挖出了几块“能烧钱”(石油)的“黑石头”和几座“能炼铁”(煤铁矿)的“小土坡”。
信的末尾更是用一种近乎调侃的语气写道:
“吾孙若哪日国库空虚揭不开锅了。”
“不妨去问问你那固基叔。”
“说不定能换几个铜板买酒喝。”
当时赵乾只当是祖师爷与他开的玩笑并未放在心上。
毕竟那时的帝国刚刚平定内乱思想一统正是百废待兴之际。
国库虽因救市而略显紧张但距离“揭不开锅”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而那所谓的“黑石头”与“小土坡”在经历了“全民寻石”那场几乎将整个帝国都翻了个底朝天的“科学”狂潮之后又怎能再入他这位“富有四海”的帝王法眼?
可今日!
此时!
此地!
当帝国那高歌猛进的巨轮再一次撞上“现实”的冰山!
当那“无水”“无粮”“无利可图”的八百里瀚海成为横亘在帝国未来面前的“天堑”!
当那“百万流民”与“亿万资本”的“堰塞湖”即将决堤!
他再回想起那封看似“闲聊”的家书!
却如同醍醐灌顶!
瞬间惊出了一身冷汗!
“快!”
他猛地转身对着下方那个从始至终都低着头如同“鹌鹑”般不敢言语的身影!
发出了近乎“咆哮”的嘶吼!
“固基!”
“把你的‘宝藏’!”
“都给朕呈上来!”
“啊?!是……是!陛下!”
被皇帝这突如其来的“雷霆之怒”吓得魂飞魄散的大地之子张固基。
连滚带爬地从那早已准备好的“奏折”堆里翻出了两份被他压在最底层的“勘探报告”。
那报告的封皮因为长期无人问津甚至都已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
“陛下……此乃……此乃微臣这两年来……奉……奉元圣之命……于……于山西‘神仙坡’与……与西部‘玉门关’外……所……所探明的……‘矿藏’……‘储量’……”
他颤巍巍地将报告呈上那声音充满了底气不足。
毕竟这两处地方在他这位掌管着帝国所有“金山银山”的“地质总署”署长眼中实在是有些“上不了台面”。
“神仙坡”虽号称有“坡”。但不过是太行山脉中一道不起眼的“褶皱”。其下煤铁储量虽也算可观。但与早已开采了数十年的“辽东”“鞍山”那“世界级”的“煤铁”‘航母’相比。不过是“萤火”之于“皓月”。
至于那“玉门关”外更是鸟不拉屎的不毛之地。除了那令人作呕的“黑油山”(油页岩)与那传说中能“自燃”的“黑水”(石油)。便只剩下那漫无边际的黄沙与戈壁。
这两份报告他本是打算等朝廷彻底“闲”下来之后再“例行公事”般地呈报上去。却没想到竟会在今日这决定帝国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被陛下如此“隆重”地“请”了出来!
难道……
难道元圣他老人家……
就在张固基百思不得其解之际。
御座之上。
赵乾却早已如同一个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般!
疯狂地翻阅着那两份看似“毫不起眼”的勘探报告!
而随着那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天文数字”映入他那早已因“智慧”而“超载”的帝王之脑!
他那因为“绝望”而“黯淡”的双眸!
竟如同两颗被瞬间点燃的“太阳”!
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
“十亿吨?!神仙坡的煤铁伴生矿储量竟高达十亿吨?!”
“百亿桶?!玉门关外的黑水储量竟……竟可能高达百亿桶?!”
“还有……还有伴生的‘铜’‘金’‘稀土’……其价值……其价值……”
赵乾的声音因为极致的兴奋而剧烈颤抖!
他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守着“金山”却到处“乞讨”的“傻子”!
他猛地抬起头!那充满了“自嘲”与“顿悟”的目光扫过下方那依旧处于“迷茫”之中的文武百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